浣溪沙 梦中作 中州乐府 王礀? 元
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雨自北山明处黑,云从白鸟去边阴。几多秋思乱乡心。
【注释】
【注释】: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种典型环境的选择,不能不说别具一番特色。
这首词记的是梦中所见,词中没有过寻的铺阵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着眼于梦中的景物,写来亲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为写景,仔细玩味,又觉实则句句关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
从词的内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为我们指摹了一幅 动着淡淡乡悉的水墨画 :暮霭苍茫中,几幛农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浓郁苍翠的树阴下,袅袅的炊烟此时也渐渐地升起来了 ,清澈的江水绕着小村缓缓地流过,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点点的波光中,帆船渐行渐远,只有三五隐约晃动的人影迈向归家的小路,他们大概就是暮归的渔人吧 ?这是一幅多么悠闲恬静的乡村暮色图呀!
久未归去的家乡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倚阑疏快北风襟 ”,在这静静的暮色图中 ,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栏干,凝神伫立,默默无语,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这眼前的图画引起了一缕淡淡乡愁?异乡的游子啊,此刻只能梦回故乡!
如果说上片描绘的是一幅静穆的画面,那么下片则由静至动,进一步描摹倏忽万变的梦境 。“雨自远山明处里,云随白鸟去边阴”意思是夕阳西下,忽然山雨骤来,顿时刚刚还被夕阳的余晖所照亮的天际变得一片黑暗,鸟儿纷纷入巢,云儿也被黑暗所渐渐淹没,人们也已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时间,天地间只剩下仍旧凭栏远眺的游子,独自面对忽至的风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至此,虽仍是写景,但却句句是情,处处寓含着旅人的乡愁别绪与孤单寂寞。此时当真是“几多秋思乱乡心”了!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更别具一番隐忍婉曲的愁滋味,读来不禁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便充盈着全篇的乡愁,更添一层惘怅。这最末一句,即是总领全篇的主线,又使感情的积蓄达到了高潮,揭示了全篇的主旨。实乃点睛之笔。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明白如画,于平淡中见真情,似芳谷幽兰,淡雅而有韵味。
王礀? 其他诗词:
- 鹧鸪天 是岁九日陪御史中丞来游,即席赋鹧
- 西江月 读通鉴唐太宗掊魏徵碑,有感而作
- 浣溪沙 至元十八年三月中*,太史大夫河东
- 贺新郎 徐复初池亭听雨轩,至治辛酉时,邓
- 菩萨蛮 送远西宪孙掾还司,延佑己未乐亭县
- 菩萨蛮 卫州道中至元四年十一月,与八儿思
- 苏武慢 原误作雨中花,兹据律改 珊瑚纲法书
- 绿头鸭 送张仲容过维扬,复之钱结婚,正月
- 木兰花慢 元夜宴王三舍人宅,有大塔松灯之
- 浣溪沙 李叔固相会间,赠歌者岳贵贵
- 水调歌头 与魏鹤台饮夫容洲,牟成甫用东坡
- 苏武慢 案此首虞集词,见道园乐府。珊瑚网
- 南乡子 二月二十八日君美弄第二雏,仍(仍
- 浪淘沙 孟俯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吴与县
- 减字木兰花 宪掾黄君美弄璋,援苏伯侑侍郎
- 春从天上来 至元六年庚辰元日立春,将为山
- 清平乐 武陵客舍小酌,与田夫相对酬酢,闻
- 满江红 时雪快晴,苗民攻宣,未克,往来郡
- 画
- 江城子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予三河,坐中赋
- 江城子 歌者张氏,戴仲德仲本时以茶谒其家
- 水龙吟 端午日,寓宁干作,时四方汹汹,民
- 对马岛舟中夜作
- 水调歌头 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
- 柳梢青 至正戊子孟冬,竹庄梅已蓓蕾,因赋
- 浣溪沙 梦中作 中州乐府
- 鹧鸪天 题应山县城南渡蚁桥,桥东数步法与
- 摸鱼子 至元六年二月望日,登安陆白云楼,
- 小重山 时有武林之行、值时变,故弗果,因
- 南乡子 至元六年九月十四日,李重山宪副寿
- 风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二十又二日,苏伯 侍
- 锦石岩
- 锦石岩
- 锦石岩
- 天柱峰
- 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