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南宋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精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②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
③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④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⑤商略:商量、酝酿。
⑥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⑦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⑧何许:何处,何时。
【译文】
春燕和鸿雁,都是那么无心无愁,在太湖的西畔飞翔,从云间飞向天边去。湖边的一座座山峰显得那么冷清孤独,云重雾绕,仿佛在议论,黄昏时能不能下雨。我真想在第四桥边找个去处,和那位潇洒的天随子结成邻居。问今昔是何年?我再次向远望去,想起人间百年往事,心中起伏,只见残柳,飘拂在西风中,成为永恒的风景。【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当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这年春天,由杨万里介绍。前往苏州见范成大。此词作于丁未年秋冬间,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淞时。这首词以移情手法使眼前景物附着作者自身的感时伤事之情。小词清新蕴藉,寓情于景,即兴抒感,表达了怀念古人和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姜夔一生倾慕晚唐诗人陆龟蒙,陆对当时的黑暗深恶痛绝,不赴朝廷征召,曾在松江隐居,这是本词抒情的出发点。上片中用“清”、“苦”二字赋予寒山以感情色彩。下片中的“桥”、“柳”等物象,无不是诗人情感之外化。陈廷焯赞云: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本词只写眼前景物以寓情思,化实为虚,意在象外,“无穷哀感,全在虚处”。意象高远,笔致清峭,气韵生动。姜夔 其他诗词:
-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 雪中六解
- 郊礼后景灵宫薛谢纪事
- 送彭仲讷往合肥三首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 陈口华侍儿读书
- 寄田郎
- 昔游诗
- 昔游诗
- 金神夜猎图二首
- 琵琶洲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古乐府
- 金神夜猎图二首
- 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 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
- 次朴翁游兰亭韵
-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 箜篌引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句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三高祠
- 观灯口号
- 寄上郑郎中
- 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
- 古乐府
- 春日书怀四首
- 昔游诗
- 观灯口号
- 菖蒲
- 偶题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