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
訛 异体字:【䚰 叱 譌 讹 吪】解释
動也。詩。或寢或訛。徐邈讀。見集韻。
解释○ 本作譌。說文:譌。譌言也。詩曰。民之譌言。〔按今詩作訛。段玉裁王筠皆云。訛者俗字。以說文無訛字故也。攷漢書江充傳注。譌、古訛字。一切經音義。訛、古文蔿、譌、吪。三形同。然則譌、訛、爲古今字。字書多作譌。經傳多作訛。今訛、譌、並行。由來久矣。〕
○ 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
○ 言也。見爾雅‧釋詁。
○ 僞也。漢書‧成帝紀:訛言大水至。
○ 詭言也。見一切經音義。
○ 謬也。見廣韻。
○ 妖言也。爾雅‧釋詁注:世以妖言爲訛。
○ 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 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
○ 訛火。野火也。〔柳宗元詩〕:訛火亟生煆。
○ 姓也。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訛 第 2312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