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
盾 异体字:【𠩮 楯 𥍿】解释
○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从。目象。形見說文‧盾部。【段注】經典因用扞身。故謂之干。干、扞也。用蔽目。故字从目。各本少从目二字。今依玄應補。
○ 遯也。跪其後避刃以隱遯也。見釋名‧釋兵。〔今云後盾。本此。〕
○ 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 鉤盾。宦者之署。漢書‧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
○ 矛盾。言論相戾也。韓非子外儲說右: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其人弗能應。
○ 同楯。禮記‧明堂位注:朱千赤大盾也。釋文:字又作楯。
○ 荷蘭錢幣名。亦稱佛樂林。我國僑居爪哇等地之人。名之曰盾。英文Florin。互詳佛字。
解释中盾。官名。太子詹事之屬。漢書‧叙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注】師古曰。盾、讀曰允。今作中允。
解释人名。趙盾。春秋晉卿。
盾 第 1549 页 第 1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