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律魁。大貌。見集韻
解释律魁。大貌。見集韻
解释○ 均布也。見說文【段注】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
○ 法也。見爾雅‧釋詁
○ 常也。見爾雅‧釋詁
○ 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見管子‧七臣七主
○ 律之言率。所以率氣令生也。見白虎通五行
○ 律謂之分。見爾雅‧釋器【注】律管可以分氣。
○ 銓也。見爾雅‧釋言【注】所以銓量輕重。
○ 述也。禮記‧中庸:上律天時。
○ 度也。淮南‧覽冥:以治日月之行律。
○ 始也。見方言箋疏:王懷祖云。凡事之始。卽爲事之法。故始謂之方。亦謂之律。法謂之律。亦謂之方矣。
○ 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見釋名釋典藝
○ 謂六律六呂。書舜典:律和聲。〔按陽六爲律。陰六爲呂。六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仲呂。都爲十二律。〕
○ 刑書曰律。漢書‧刑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 軍法曰律。易師:師出以律。
○ 爵命之等曰律。禮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 理髮曰律。荀子‧禮論: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注】律、理髮也。今秦俗謂以枇髮爲栗。
○ 繩之以法曰律。如言律以法令某條。
○ 律律。猶烈烈也。詩蓼莪:南山律律。又惡貌。莊子‧庚桑楚:律律乎猶有惡也。
○ 鬱律。深峻貌。漢書‧司馬相如傳: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
○ 不律謂之筆。見爾雅‧釋器【注】蜀人呼筆謂不律也。
○ 詩律。詩之諧協平仄者。杜甫傳: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又猶言詩格也。唐書宋之問傳:魏建安後迄江左。詩律屢變。
○ 戒律。佛三藏之一。梵語毘奈耶。有大小乘。大乘爲菩薩戒律。小乘爲聲聞戒律。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 一律。猶一概也。如言千篇一律。
○ 勃律。國名。唐書西域傳:大勃律或曰布露。直吐蕃西。與小勃律接。當今怕米爾南部地。勃律、布露、米爾。一聲之轉。
○ 斛律。耶律。竝複姓。


581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