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ōu异体字:【𠬧 収 敊 㧃】解释
○ 捕也。見說文
○ 取也。國語‧鄭語:收以奔襃。
○ 聚也。詩維天之命:我其收之。
○ 歛也。素問舉痛論:氣不行。故氣收矣。
○ 持也。禮記‧玉藻:勤者有事則收之。
○ 動於地內。禮記‧月令:雷始收聲。
○ 整齊也。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 守也。呂覽‧論人:不可收也。
○ 還也。國語‧吳語:王其無方收也
○ 糾也。史記‧商君傳:而相收司連坐。
○ 掩也。左僖三十二年傳:余收爾骨焉。
○ 復也。後漢光武紀:反水不收。
○ 索也。國策‧齊策:誰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
○ 登也。後漢明帝紀:今茲蠶麥善收。〔按善收猶俗言好收成。〕
○ 效也。文選嵇康論:則功收相懸。
○ 錄也。史記‧張儀傳:子不足收也。
○ 養也。淮南‧原道:中能得之。則外能收之。
○ 搜集也。漢書‧藝文志:大收篇籍。
○ 受也。後漢劉表傳: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
○ 入也。禮記‧月令:藏帝籍之收於神倉。
○ 致也。宋史孝宗紀:招收兩淮流散忠義人。
○ 恤也。莊子‧山木: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 縮也。國語‧楚語:土氣含收。【注】收縮萬物含藏也。
○ 容納也。左僖四年傳:辱收寡君。
○ 綏輯也。國策‧秦策:內收百姓。循撫其心。
○ 儲備也。〔韓愈解〕:俱收竝蓄。
○ 取還也。左昭三年傳: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
○ 登用也。韓非說難: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 容留也。史記‧秦紀:蹇叔收臣。〔按如俗言收留。〕
○ 謂掠美者也。荀子‧議兵:矜糾收繚之屬。
○ 儲財物也。荀子‧議兵:處舍收臧。欲周以固。
○ 序以昭物也。禮記大傳:敬宗故收族。
○ 振也。禮記‧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注】振、猶收也。
○ 散也。王維曲:倏雲收兮雨歇。
○ 冠也。禮記‧王制:夏后氏收而祭。
○ 車軫也。詩小戎:小戎俴收。
○ 井幹也。見易井釋文陸注。又汲也。見易井釋文馬注
○ 謂租賦。漢書‧宣帝紀:且無收事。
○ 謂棺斂。史記‧扁鵲倉公傳:至今日收乎。
○ 猶息也。國策‧秦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 衰謝也。唐中宗詩:彭澤菊初收。
○ 合也。如俗稱醫瘡完復者曰收口。
○ 接也。如俗稱穩婆爲收生婆。
○ 歇也。如俗云收工、收手、收場、收店之類皆是。
○ 買也。如俗云專收某貨。
○ 俗言收拾。有取聚拘捕斂整等義。各隨詞旨而異。
○ 斗建十二値日之一。淮南‧天文:亥爲收。詳建字。
○ 蓐收。神名。禮記‧月令:其神蓐收。
○ 沒收。詳沒字。
解释○ 穫多也。禮記‧月令:農事備收。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 汲取也。易井:井收勿幕。朱子本義:一作詩救反。


197 页 第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