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𤣥圭切,音攜。
《玉篇》:紀邑。
《春秋・莊三年》:紀季以酅入于齊。〔註〕地在齊國東安平鄕。
例又,齊地。
《春秋・僖二十六年》: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註〕酅,齊地。濟北穀城縣西有地名酅下。
例又,《正字通》:城濮之戰,楚師背酅而合。〔註〕酅,丘陵險阻名。一說山名,或地名。
例俗作𨟎。
《正字通》城濮之戰,楚師背酅而合。
謹照左傳原文合改舍。
注解
〔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酅〕字拼音是x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巂、⻏。
〔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ī] ⑴ 中国春秋时纪地,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⑵ 中国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⑶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