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𡘋音宛──體屈也。
《玉篇》:申脚也。
《後漢・班固傳》:馬踠餘足。〔註〕踠,猶屈也。
音又,《集韻》:烏臥切,音涴──與踒同。
《類篇》:足跌也。
注解
〔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踠〕字拼音是w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宛。
〔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ǎn] ⑴ 骡马等脚与蹄相连接的弯曲处:“马有双脚胫,亭行六百里,迴毛起~膝,是也。”⑵ 弯曲:“马~足,是以不得速。”⑶ 病名,手脚弯曲不能伸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