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古訝切;《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𡘋音駕。
《說文》:女適人也。一曰家也,故婦人謂嫁曰歸。揚子《方言》:自家而出,謂之嫁。
《禮・內則》:女子二十而嫁。〈曲禮〉:女子許嫁纓。〔註〕繫以纓,示有所繫屬也。
《周禮・地官》:媒氏禁夫嫁殤者。〔註〕謂以死而求夫也。
例又,往也。
《列子・天瑞篇》: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將嫁于衞。
例又,推惡于人曰嫁。
《史記・趙世家》:平陽君豹曰:是欲嫁禍于趙也。
《周禮・地官》媒氏禁夫嫁殤者。〔註〕謂以死而求夫也。
謹照原文禁下省夫字。謂以死者求夫語出周禮訂義,謹將註字改訂義。而字改者字。
注解
〔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女部。
〔嫁〕字拼音是ji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女、家,五行属木。
〔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女,家声。本义是女子出嫁。
〔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à] ⑴ 女子结婚⑵ 〔~接〕把不同品种的两种植物接在一起,让它变种,达到提早结果、增加抗性、提高品种质量等目的。⑶ 把祸害、怨恨推到别人身上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