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于抗战初期著述的关于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结晶。写作的大背景是1937年7月,中国的革命处于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这部精练的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同志《实践论》中阐述了四个基本问题:(1)时间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在这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动中,实践和认识在每一环都得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的提升。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行知统一观。

《实践论》虽题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是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认识的联系,从而能更深刻的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实践论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基本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实践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是怎样从实践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内部的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可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都是既如此。

但是,认识的目的并不是认识本身,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源于实践,又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的又一次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的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于理论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时间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和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一个无穷尽你的过程。

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可以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行知统一观: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然后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并且在每一个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的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谈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而面对到来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临时,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说法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去游、不会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学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不好就闭上嘴巴,是永远也说不好英语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再好的认识,再看似完美的理论,不经历实践的洗礼,就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要敢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教训,从而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