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有人说孩子是风筝,母亲牵着那根线,无论孩子飞得多远;有人说梦想是风筝,有梦的人手里牵着那根线,无论梦想飞了多少年。

听说最早风筝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战争,当然也是为了救人。北魏梁武帝被叛军围困在台城跑不掉了,想出用风筝送求救信。

说起风筝,最壮观的可不是几百米长的龙头蜈蚣风筝啦,你猜24个小时都猜不出来,那就是著名典故“四面楚歌”里的一个场景:汉将张良放起了一个大风筝,让人坐在上面,指挥全军唱起了敌军的家乡小调,把项羽唱败了——这场面绝对是震撼人心!

从唐朝中期开始,风筝逐渐娱乐化了。在今天,春天放风筝的习俗已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风筝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之一了。

现在风筝的式样变得各式各样,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金鱼,有的像燕子,还有的像老鹰,很多很多。我在上海东方绿舟还看见过电动风筝,飞得又高又稳,能长时间不落地呢!

放风筝,对我们小朋友来说,简简单单,就是跟春天亲密接触,我们牵着风筝迎着春风奔跑,披着一身春天的阳光。看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变成一只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