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草长莺飞的时节,是最能读出江南韵味的日子。
风和日丽,蜂飞蝶舞,吟上几句“蛱蝶穿花、春色满园”之类的句子,固然是锦上添花。而我却独钟情于微雨薄纱。试想,细雨飘飘洒洒,朦朦胧胧,使人如坠春梦。这是怎样的境界?
最爱陆游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此诗时,他已年逾花甲,却被贬到严州。并且皇帝做了重要批示。说他可以“多做诗文”,可是对一位“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臣子是多大的讽刺啊?他分明已被视为弄弄笔头、摇摇笔杆的“作家”了。但圣旨难违,陆游只得去做“雅人”,半夜三更听春雨,雅极!悲极!
红蕖何事亦离披
你可是李义山诗中的泪珠所凝?你可是嫦娥羞悔的红颜所染?淡淡地飘零在水上,哪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世华景?哪有“朝阳借出胭脂色”的大家尊荣?唯见数行清泪滴华池,漾开淡淡的哀愁。
其实,浮世本来多聚合,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一壶浊酒喜相逢”,都付之一笑谈中吧。
其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一周,黄土一杯。何必挖空心思,你争我夺?何必怨天尤人,儿女沾巾?但求能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谢时能够“化作春泥更护花”,就像周敦颐,就像卸妆后的你我,留一张清清白白的相片给后人。
采菊东篱下
每值菊黄蟹肥的季节,就会不由得想起陶渊明。
在中国上千年的文化长廊中,我最爱驻足的恰是陶渊明的小阁。他是真隐士,可惜不是真忠臣。
其实,忠臣是有的,忠而成者也是有的,比如魏征碰上了李世民。至于忠而不成者,往往是不幸撞上了昏君。有被挖心的,比如比干;有被抛尸的,比如伍子胥;还有连累了全家的,比如岳飞。
其实,明君侧前必有君子,昏君榻旁必有小人。陶渊明躬亲示范,倘若人人都能像他一样淡泊如云,世间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纷争呢?无奈,到头来种菊的也只有他了,悲哉!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任你雪有千斤重,任你霜有万丈厚。素心暗香,本性难移,怪不得有人以梅为妻。怎样的不卑不亢,怎样的亦柔亦刚,于是有了多少“墨池”,多少或苦或甜或浓或淡的佳话。一个民族因此离而更兴,乱而不亡,风雨晴雪五千载。
悬梁刺股,不为赏梅吟诗,观鱼填词,不为絮叨一个“十年寒窗下,一朝金榜上”的老掉牙故事。囊萤映雪,为了长河之源,源不断;为了古木之根,根不死。
乱曰:
杂花生树,花开花落,云聚云散,雨下雨收。生在记忆深处,生在历史长河的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