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三国
今又品读了一遍《三国》,再一次被其间包罗万象,气势磅礴的宏大历史场面深深折服。并且每一次无论以何种心情,何种观阅形式去品鉴,带给我的多是一种震撼,以及无尽的感慨与感动。却又深感才浅笔拙,难以勾勒这般的涌动的谆谆思绪,恐有辜负,间又矛盾着一种不吐不悦的冲动。故思量万千,也就不顾那许多羁绊,更不管文涩意羞的尴尬了,涂缀此篇,以平心中的难平之块垒。
提笔冥想纵思之际,此书浩瀚波澜中栩栩如生的众多英雄似乎瞬间都跃然于眼前:张翼德长坂坡的一声响震天宇的狂啸,喝退千军万马的力钧之势;关云长提刀呼出温酒斩华雄,力斩颜良诛文丑啸候震九州的傲骨:赵子龙的单骑入敌挚戟千里,英武超群血溅沙场救阿斗的忠义……恢弘巨制,书尽了一段轩辕神话。从东汉末年汉室倾颓讨伐董卓,随着王室崩颓四起群雄逐鹿,紧接着又是一幕幕的马嘶剑啸。
内阁密诏千里独行,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三顾茅庐荆襄之变,赤壁之战火烧曹兵,三气周瑜大战马超,巧取汉中痛失荆州,汉室末路襄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偷渡阳平,终至天下三分归一以为晋。多少的英雄才俊仗剑纵马,又是多少文人墨客指点江山,同时又有一颗颗炎炎明星的陨落引来多少的扼腕叹息。《三国》之中文官武将多达千余之众,作者笔下浓墨重彩之辈也不下数百。并且窥其哪一位都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独当一面天地,呼啸一箭轩辕。
而鲁迅先生曾言,此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虽说从人物性格描写和勾勒上确有褒贬不一,略显有不完善的人物塑造,但这也完全可以理解,间或是因加入了书者的主观意愿,但小说鉴以镜之,照以历史,鉴以人性,或也足矣。至于写人,在我看来,此书中最让我倾羡、敬畏的当属曹孟德也。纵观此书这个人物似乎也是一个更加鲜活,更加哭笑栩栩的一个典型。也是现实乱世中生命力最强的一位。在他身上我看到到的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之独立存在的真实。人之当存,物竞天择以活为存,应无所谓兽性与善恶,只因人之本性。
且说曹孟德。名曹操,又称阿蛮,看他的轰轰轰烈烈的一生确实也算得上是蛮横的很,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也是操纵天下于股掌之间。归于《三国》中说,其间泱泱人海不乏英雄忠义善仁之士,但在我看来其余尔等不是刚毅之至,然则善柔至酸,都似乎有做作之态。然而曹操就不尽然,此辈性情之中明暗相交,此间的城府深不见底,若要说清其性质,当应属于混合物质,还是高级混合物,与什么都能发生反应,似乎与什么也都显得迟钝,道不清又说不明,似乎又能清清楚楚的感觉到此人就是曹操,世间再无二者。处事之态不露锋芒,圆滑世故,可谓逢山则攀,遇河便淌。不愧有一代奸雄之称。
当下之世,虽说是未见有兵戎刀剑之争,但是物欲横流中唯利而马首是瞻的现状仿佛成了一种时代屈从下的大潮流,正是应了那句话,社会中大街上虽不见一兵一卒,却是有实实在在的兵荒马乱之感。人人都在孜孜不倦的生活,都在向生活的缝隙中榨取油水,讨取生活,多数也是为了生活的大快乐,人人再次进化的獠牙一口,相互撕咬,一路不停的逃窜狂奔,此时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烽烟四起,战火纷争,诸侯争霸,在这些兼并征战中涂炭的是天底下多少的生灵,无辜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哀鸿之声千里之内不绝于耳。这样的混乱的现世中遵循了一种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不变的规矩,要想安稳的活着多数时候是一种离你很近却是让你无法触碰的真实奢望。这样的现世埋没了多少的壮志在胸的豪杰之士,又归隐了多少竹林清泉边的无奈与悲叹。
也正是这样的宦官弄权,奸臣当道的社会,苦苦惘然了刘关张一身武艺与满腔大志的半生虚度,可怜了大才屈用的编席贩履、看门护院、屠肉卖酒。更甚的是连这般简单的生存也被黑暗的社会挤压的几乎要成为乱世的炮灰。要么在沉默中灭亡,要么爆发,因为社会给不了你生活,那么你就必须的向社会去讨生活,这也是最低的底线。更因为身在乱世,你必须得恶狠狠的活着,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社会恶狠狠地吞噬。这就是生存的胜利法则,古今受用。
回忆着读《三国》时的感受,忽而有酣畅淋漓亲临其境的快感,忽而有哀转叹息的愁闷……应谓之百感交融于胸。这是一部不朽的着作,历经千年而不灭,更是一个拉近时间空间的真实载体,像一部时空穿梭机,还原了一段历史里的大场面。这个大场面里演绎着华夏大地上的一段进步的文明,而这些进步文明的代价是生与死、进与废。那街坊巷里宁静祥和的编纺吆卖之声怎能经得起剑戟铁蹄的厮杀?那粗茶淡饭茅草屋舍简陋之所怎奈烽火连天笙旗鼓鸣的摧残?
编席贩履——编的是壮志难酬的老泪,贩的是兴汉复业无路难登的愁苦。看门护院——看的是世事混乱有家难归的无措,护的是被官欺战摧后仅剩的一点傲骨。屠肉卖酒——屠的是暴戾麻木下的苟活,卖的是杂草般孜孜求存的本能。七尺男儿苦苦挣扎,在夹缝中漫漫寻觅,到头来只易得虬髯渐白的伤悲,大丈夫一生建功立业的枉然。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揭竿而起,一呼群集,只为安得广厦千万间,讨得安居民享的天道正业。“刘皇叔,我等兄弟以后就听你的……”“匡扶汉室,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肃整伦理,备与众等一起建功立业,成就伟业……”乱世里个人命运终将被这无情的乱世间瞬息万变的局势所系,替代与被替代间要么扼住命运的咽喉,要么就如芦苇般随风飘零,徒然潦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周公吐腹,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孟德之诗乎有犹在耳,那无边的哀思和壮志理想与现实难遂的无尽落差,叫人联想起这位有着洪波星辰般的野心家似乎也难逃现实窠臼里的遗憾。那么这时应该归于是现实里的滔天巨浪太过浩瀚,还是弄潮人驾浪御风变与不变间非人力所能为也的怆然?
而同时,万事古难全的客观里,活着与死去之间,他曹孟德不可谓是活的最成功的一个人了。笑他知错改错不认错凛然而又伴着厚颜无耻中深藏的泼皮城府,论他兽性里自私奸险下促生的疑心敌众而准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凶残。也正是他的被乱世驯化出来的生存原则和支柱,在不变的乱世中变化出如虎添翼般的本领,活的如鱼得水,做到了真正的逢山则攀,遇河便淌,成了一种境界。
三国时兵荒马乱里烟火烧了百年,虽说大地间一片焦糊,但是生命与文明的火焰从未熄灭,欲燃愈旺,延续千年生生不息,遗传下来的是生存和活着的精髓,亘古的是城府于胸游刃有余的智慧。两千年后的今天不见了三国时的烽火与血腥,但是却更甚了兵荒马乱的现实。又有太多的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的难酬志士在残酷的现实中白了少年头,需要究竟如何活着,不再有生死,难以计算的法则又有多少,说的清吗?
或许生活总有太多的味道,酸甜苦辣辛干涩,只能去慢慢的咀嚼,也总得咽下太多的不甘与无奈。但是太多的期望总是寄予理想的一点味道。被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也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生命似的,更憧憬我们能够无悔长啸“壮心不已”。
历史说曹操是政治野心家、伟大的军事家,优秀的诗人。世人对他的认识是,治世之能士,乱世之奸雄。在那样的社会缝隙中依然能够如鱼得水般活的惊天动地,这也却是一种大智慧。“不管世人如何看我,我还是我这个我,我还是我不变的曹操”。两千年后的今天活的最精彩的,最有资本的,必应还是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