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王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山水王道就在于其包罗天下之心,所以王者不厌、却民众庶,故能明德。

纵观五千年国史,凡有作为的的帝王必悟道山水,秦六代广纳天下英才终成一统;汉武广纳天下贤良,终破匈奴;唐太宗广纳隐太子之谋臣,终开大唐盛世。山水之王道在于包容一切,包容一切的王朝是山水之道的王朝。山水之道的王朝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年对酒当歌的曹操,高呼山不厌高,海不深,周公吐辅。天下归心,之时。必定深悟山水之道

所以当今的中国应纳四方之才,为我一国之用。国大则栗多,士勇则国强,国容则兴国。

山水诗道

“三分哨成剑气,七分化作柔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太白无疑是深悟山水之道的诗人。

从天门上的碧水中,李白寄托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叹,我们也从中感受到是人生的豪气。从孤独的敬亭山,李白读出了安然悠闲,而我们从中也感受到李白那颗奔腾的雄心片刻的闲适。从桃花潭千尺的深水中,李白诠释了友情是那么湿润,滋润心田。从“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蜀道,李白告诉世人,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山水诗道,在于风骨。太白用自己的风骨不仅为我们筑起一座诗的高山,汇聚诗的汪洋,而且筑起一座人生的高山,汇聚成精神的汪洋。

“安能屈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官场的声色在太白之山、太白之水中化作无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亦是蓬蒿人”,只求名利的人在太白之山、太白之水前显得多么渺小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那些只为权势,不为国运的口蜜腹剑之徒在太白之山、太白之水之前有何颜面活于世上。

山水之道在于心灵的释然。王维的山水、王安石的华山、苏轼的庐山……均印证了这个道理。

深悟山水之道的他们在释然的环境中修身养性,但又不失境界。

山美,人更美;水灵,人更灵。山水诗道,在于风骨,更在于释然。

山水人道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仁义不因山而仁义,睿智不因水而睿智。我们可以做的是悟道山水,品味人生。

山水的人道在于万道,在于天人合一,勇于直面人生并勇于改变。

华山之美非一日之土,东海之大非一日之流。《史记》之绝非一日之工。

悟道山水,释然面对改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