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注释](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 ,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苏轼 其他诗词:
- 游三游洞
-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 山坡陀行
-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
- 玉盘盂
-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 梦中赋裙带
- 蜜酒歌
- 残句一炉香对紫宫起
-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 黄楼致语口号百川反壑,五稼登场。初成百尺
-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 赠孙莘老七绝
-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
- 雪後书北台壁二首
-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
- 阳关曲 中秋月
- 寄汝阴少师
-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
- 中隐堂诗
- 《虔州八境图》八首
-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
- 武昌铜剑歌
-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
- 失题一首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 次韵回文三首
- 记梦回文二首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和陶读《山海经》
-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视履考祥
-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
- 皇太妃阁五首
-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