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 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刘禹锡 其他诗词:
-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
- 句
-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 句
-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
-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
-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
-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
-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
-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
-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
-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
-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
-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
-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
-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
-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