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梦得 柳宗元 唐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赏析】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身处宦海而向往归田,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
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也正是这首小诗的主要特色。
柳宗元 其他诗词:
-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 田家三首
-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
-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
- 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
-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
-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
-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
-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
-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
- 种朮
- 茅檐下始栽竹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送元暠师诗
- 田家(三首其三)
- 田家(三首其二)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三)
-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二)
- 春怀故园
- 省试观庆云图诗
- 掩役夫张进骸
- 咏荆轲
- 咏三良
- 咏史
- 感遇二首
- 读书
- 饮酒
- 闻黄鹂
- 龟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