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白居易 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1)卖炭翁: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2)辙:(zhé) 车轮印
(3)系: (jì) 挂
(4)伐薪:砍柴。
(5)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6)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用。
(7)辗:同“碾”,轧的意思。
(8)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9)困:累。
(10)市:集市。
(11)翩翩:轻快得意的样子。
(12)骑(jì)骑马的人。
(1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4)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叱:吆喝。
(16)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17)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18)惜:舍不得。
(19)绡(xiāo):生丝。
(20)系:挂。
(21)直:同"值",价值。
(22)卖炭的钱何所营:得到。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够
(23)苍苍:灰白色。
【译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便在市外南门泥泞的路歇息.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赏析】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腐朽豪奢的生活欲望,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外,还采取其他手段巧取豪夺人民的血汗。中唐以后,朝廷里经常派人到市场上去采购物品。他们一看到中意的东西,就随便付给很低的代价,或任意掠夺而去,有时还要物主把货物送进宫内,然后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门户钱”和“脚价钱”。韩愈在《顺宗实录》中曾具体记载过一位农民用驴子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宦官见了口称“宫市”,只给了几尺绢,就把木柴抢去了,还要夺走他养家糊口的驴子,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殴打了为非作歹的宦官。白居易在长安时亲眼目睹这类弊政,心情十分愤慨。在《卖炭翁》中虽然没能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但他敢于大胆揭露“宫市”的罪恶,把以皇帝为总后台的统治者贪婪暴虐的面目,用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反映出来,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
一般叙事诗往往失之语言的臃肿和拖沓。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又准确。“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系”和“充”两个字意味特别深长,卖炭翁拒绝收受“纱”和“绫”,蛮不讲理的宫使硬把它“系向牛头”,“纱”和“绫”本不是“炭直”,巧取豪夺的坏蛋却把这在宫中无用的烂绸之类拿来充数抵价。揭露宫使暴行的另外两句诗中,诗人连用了五个动词,“手把文书”的“把”’、“口称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宫使一个接一个的动作,使卖炭翁没有回话的余地,从这五个急迫连续的动作中,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同时,在对比之下,卖炭老人的悲苦形象也更加突出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较多地体现了自居易《新乐府》的创作特点: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但也有它别具一格的地方:没有象另一组讽谕诗《秦中吟》那样,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直接表明自己的爱憎感情,而是以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作者的倾向性,留给作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作结论。
白居易 其他诗词:
-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
-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
- 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句
-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 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
- 池畔闲坐,兼呈侍中
- 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
-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 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夸胜绝,然去城稍远
-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
- 和思黯居守独饮偶醉见示六韵,时梦得和篇先
-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 杨六尚书频寄新诗,诗中多有思闲相就之志,
- 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又蒙览醉吟先生
- 前有别杨柳枝绝句,梦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
- 病中辱崔宣城长句见寄,兼有觥绮之赠,因以
-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
- 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
- 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
-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
- 慕巢尚书书云室人欲为置一歌者,非所安也。
-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
- 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