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風 异体字:【𠂡 𠙄 𠙈 𠙊 凨 凬 凮 檒 飌 风 𠙗】解释
○ 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淸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聲。見說文。〔按六書故曰。天地八方之氣。吹噓鼓動者。名之曰風。風在有無之間。無所取象。立文者託象也。莊子齊物論曰。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易文言疏曰。風是震動之氣。文選風賦注引博物志曰。風、陰陽擊發氣也。宋張載曰。陰氣凝聚。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爲風。今人謂風爲流動之空氣。所謂流動。乃與地面平行之運動也。若昇降運動之際。則爲氣流。然其運動。非限於地球表面。卽在高層爲水平運動者。亦稱爲風。如云上層風、中層風、是也。風之起。因於氣壓之差異。風之向。定於地球之徧向力。而氣壓之差。多原於太氣中溫度不等所致。溫氣高之上部。則因膨脹而氣壓加增。空氣遂從四周流出。因而下部溫氣底之處。則氣壓加增。溫氣低之處。則空氣流入。是生對流。此下部及上部運動之空氣。吾人目之爲風也。〕
○ 動也、見廣雅‧釋詁。
○ 吹也。見廣雅‧釋言。
○ 散也。見玉篇。
○ 落也。呂覽‧審時:如此不風。
○ 眾也。見廣雅‧釋詁。
○ 羽也。見廣雅‧釋器。
○ 吿也。見玉篇。
○ 敎也。書說命:時乃風。
○ 號令也。易小畜:風行天上。
○ 俗也。呂覽‧音初:開其聲而知其風。〔詩谷風疏云。風與俗對則小別。散則義通。〕
○ 聲也。見文選祭顏光祿文注引廣雅。
○ 化也。國策‧秦策:從風而服。
○ 曲也。山海經大荒西經:太子長琴始作樂風。
○ 歌也。見論衡明雩。
○ 詩六義之一。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
○ 采也。國語‧晉語:風聽臚言於市。
○ 乾身也。見論衡明雩。
○ 涼也。論語‧先進:風乎舞雩。
○ 走逸也。書費誓:馬牛其風。
○ 牝牡相誘謂之風。左僖四年傳: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 疾名。左昭元年傳:風淫末疾。【注】末、四肢也。風爲緩急。【疏】風氣入身。則四肢有緩急。〔按內經風論云。風之傷人也。或爲寒熱。或爲熱中。或爲癘風。或爲偏枯。又云。風爲百病之長。至其變化。乃爲他病也。〕
○ 狂疾也。見韻會舉要。〔正字通云:別作瘋。〕
○ 氾也。放也。釋名‧釋天:風。兗豫司冀橫口合脣言之。風、氾也。其氣博氾而動物也。靑齊言風。踧口開脣推氣言之。風、放也。氣放散也。
○ 萌也。以養物成功也。見玉篇。
○ 防風。國名。當今浙江武康縣。又藥名。見本草。
○ 晨風。鳥名。詩晨風:鴥彼晨風。【疏】一名鸇。鷙鳥也。郭云鷂屬。
○ 東風。草名。文選‧左思賦:東風扶畱。
○ 右扶風。漢官名。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 風府。人身穴名。素問熱論:其脈連於風府。【注】在項上入髮際。
○ 姓也。黃帝臣風后。
解释風也。見集韻。
解释○ 吿也。見廣雅‧釋詁。
○ 諫也。見廣雅‧釋詁。
○ 背文曰風。見周禮瞽矇疏。
○ 同諷。漢書‧田蚡傳:蚡乃微言太后風上。【注】風讀曰諷。
風 第 2727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