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
貸 异体字:【𠌗 𣃐 贷 𠏞】解释
○ 施也。見說文。【段注】謂我施人曰貸也。
○ 予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文十六年左傳云。宋饑。竭其粟而貸之。
○ 以物與人更還主也。見玉篇。
○ 以財投長曰貸。見大戴記千乘。
○ 寬假也。漢書‧朱博傳:然亦縱舍。時有大貸。〔今云寬貸。〕
解释○ 借也。謂借入也。孟子‧滕文公:又稱貸而益之。〔按六書故。貸亦作貣。正字通云。說文。貸、施也。从貝代聲。他代切。貣、从人借物也。从貝弋聲。他得切。分爲二。泥。貣、代省聲。音義竝通。故戴侗合之。正韻六泰貸注。兼施借二義。不誤。段玉裁桂馥貣字注。均同是說。正字通又云。差貸之貸、入聲。假貸乞貸之貸、去聲。而唐韻正云。乞貸之貸、爲入聲。出貸與人之貸、爲去聲。廣韻、玉篇、訓貸爲假爲借。無入聲。左文十四年傳。貸於公。釋文音待。又音忒。周禮泉府。凡貸於民者。讀吐代反。故唐韻正又云。亦不可一概論。攷集韻貣或作貸。說文貣各本皆讀入聲。今因之。凡乞貸假貸之貸入入聲。而彙錄各說備攷。參閱貣字。〕
○ 差忒也。禮記‧月令:宿離不貸。
○ 改易也。禮記‧月令:無或差貸。
貸 第 2182 页 第 4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