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行 异体字:【𧗞 𧗟】解释
○ 人之步趨也。見說文。【段注】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下路謂之奔。析言之也。
○ 抗也。釋名‧釋姿容:兩腳進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
○ 往也。詩無衣:與子偕行。
○ 去也。左桓十六年傳:吿之使行。
○ 適也。見廣韻。
○ 之也。呂覽‧用民:然後可行。
○ 還也。呂覽‧貴因:膠葛行。
○ 移也。見素問八政神明論。〔按行者、物之運動之形。引伸之、如物之流動亦曰行。易乾、雲行雨施。是也。事之施布亦曰行。禮記月令、行慶施惠。是也。〕
○ 通也。呂覽‧適音:行禮義也。〔按漢書溝洫志。禹之行河水注。行、謂通流。〕
○ 歷也。國語‧晉語:行年五十矣。
○ 道也。見爾雅‧釋宮。
○ 出奔也。左昭五年傳:是將行。
○ 降也。見禮記月令疏引月令章句。
○ 爲也。論語‧述而: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
○ 言也。見爾雅‧釋詁。
○ 用也。周禮司爟:掌行火之政令。
○ 使也。淮南‧說山:及于其銅。則不行也。
○ 奉也。呂覽‧恃君:而立其行君道者。
○ 賜也。禮記‧月令:行糜粥飮食。
○ 且也。文選魏文帝書:別來行復四年。
○ 先也。史記‧陳涉世家:乃行卜。
○ 察也。呂覽季夏:入山行木。
○ 巡狩也。周禮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
○ 路神也。禮記‧月令:其祀行。【注】行在廟門外之西。祀爲軷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祀行之禮。北面設主于軷上。
○ 旅裝也。漢書‧曹參傳:趣治行。【注】謂脩行治裝也。
○ 公牘之判決也。銅熨斗齋隨筆:宋淳熙時。周益公奏請六部文案。凡所施行本判。依者改用行字。〔今公牘畫行。本此。〕
○ 官銜之兼攝也。唐宋官制。凡以大官兼領小銜者。皆曰行某官事。若以小兼大者。則曰守某官。〔今云行文。本此。〕
○ 不堅牢也。唐書韓䛷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按今引伸之、謂凡不可者曰不行。〕
○ 五行。水、火、木、金、土也。書洪範:初一曰五行。【注】行者、順天行氣也。【疏】五行。卽五材也。又五官也。見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又五常。仁、義、禮、智、信也。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
○ 大行。天子崩也。正字通:韋昭曰。大行者、不反之辭。風俗通、天子新崩未有諡號。故總其名曰大行皇帝也。
○ 歌行。詩歌之一體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注: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
○ 行人。掌使之官也。論語‧憲問:行人子羽修飾之。
○ 行書。書法之一種也。書斷:魏初有鍾胡二家。爲行書之法。
○ 行走。猶言見習也。如淸某部某司行走之類。
○ 行媒。往來通問之媒妁也。禮記‧曲禮: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 行馬。貴者門外所設之梐枑也。〔李商隱詩〕:郞君官貴施行馬。
○ 行星。星之各自以其軌道繞日而行者也。木、金、火、水、土、地球、天王、海王。謂之八大行星。
○ 行在所。天子臨幸之所也。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謂所居爲行在所。〔按正字通云:武帝紀師古注。天子或居京師。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
○ 人名。戰國時許行。
○ 羣行爲。人羣之意識行動也。亦謂之社會行爲。又行爲。在刑法上、爲搆成犯之要素。
○ 凡兩直線於同面上行。至于無窮。而其各點之距離始。終相等而不相遇者。謂之平行線。
○ 日本以皇后太子車駕所至、曰行啟。
解释○ 事也。禮記‧坊記:民猶貴祿而賤行。
○ 視也。禮記‧樂記: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 行此之謂行。見賈子道德說。〔按大戴記曾子大孝。行者行此者也。周禮師氏。敏德以爲行本。【注】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 六行。孝、友、睦、婣、任、恤。見周禮大司徒。
○ 姓也。後漢光武帝紀:隗囂遣將行巡、寇扶風。
解释○ 列也。詩卷耳:寘彼周行。〔按詩鹿鳴示我周行箋云。周行。周之列位也。左襄十五年傳云。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衞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
○ 陳也。左襄二十三年傳:亂行于曲梁。
○ 二十五人爲行。左隱十一年傳: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 首也。太玄裝:莫見之行。
○ 翮也。詩鴇羽:肅肅鴇行。
○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衡山。
○ 微行。牆下徑也。詩七月:遵彼微行。
○ 百工所執業也。如同業曰同行。不諳曰外行。諳曰內行。
○ 買賣商貨之媒介也。如堆積商貨曰行棧。介紹商貨曰行家。
○ 中行。複姓。晉公族之後。漢有中行說。見通志氏族略。
解释○ 次第也。見廣韻。〔如今兄弟稱行一、行二之屬。〕
○ 等輩也。史記‧匈奴傳: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行行。剛健貌。論語‧先進:子路行行如也。
行 第 2142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