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蒲 解释
○ 水艸也。可㠯作席。見說文。〔本草綱目。恭曰。甘蒲。可作薦者。山南人謂之香蒲。以昌蒲爲臭蒲也。頌曰。春初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於叢葉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謂之蒲槌。亦曰蒲萼花。其蒲黃、卽花蕊屑也。細若金粉。當欲開時便取之。時珍曰。蒲叢生水際。似莞而褊。有脊而柔。八九月收葉以爲席。亦可作扇。軟滑而溫。〕
○ 席也。家語‧顏回:妾織蒲。
○ 敷也。釋名‧釋宮室:草圓屋曰蒲。蒲、敷也。總其上而敷下也。
○ 楊柳也。左襄十二年傳:董澤之蒲。
○ 山名。見史記‧封禪書。
○ 水名。漢書‧地理志中山國曲逆注:蒲陽山、蒲水所出。〔在今直隸完縣北。〕
○ 州名。淸一統志:後魏置。唐改河中府。明復曰蒲州。淸升爲府。今裁。原領永濟、臨晉、虞鄕、榮河、萬泉、猗氏。六縣地。
○ 縣名〔淸。一統志〕:漢蒲子縣地後。魏改石城縣。後周改置蒲子縣。隋改曰蒲縣。〔今屬山西。〕
○ 地名。春秋桓三年:夏。齊侯衞侯胥命於蒲。【注】衞地。在陳留長垣縣西南。〔當今直隸長垣縣治。〕
○ 人名。華陽國志蜀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𤰞。
○ 種族名。天下郡國利病書:雲南永昌府保山縣有蒲人。牧誓微盧彭濮諸濮地。與哀牢相接。今按哀牢卽永昌。濮人。今名蒲蠻。
○ 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始皇至此臺下。縈蒲繫馬。蒲至今縈紆。
○ 蒲璧。男受命之瑞玉也。周禮典瑞:男執蒲璧。
○ 蒲盧。蟲名。爾雅‧釋蟲:果臝、蒲盧。【注】卽細腰蠭也。又蜃別名。夏小正:蜃者蒲盧也。
○ 蒲梢。良馬也。史記‧樂書:後代大宛。得千里馬。馬名蒲梢。
○ 蒲牢。獸名。後漢班固傳:於是發鯨魚。鏗華鐘。【注】海中有大魚名鯨。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魚。鯨魚擊蒲牢。蒲牢輒大鳴呼。凡鐘欲令其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撞鐘者名爲鯨魚。
○ 蒲蘇。鈹也。見廣雅‧釋器。疏證:方言。錟謂之鈹。郭注云。今江東呼大矛爲鈹。
○ 蒲萄。果名。詳萄字。
○ 菖蒲。草名。詳菖字。
○ 通浦。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注】鄭司農云。蒲或爲浦。
○ 通匍。左昭十三年傳:奉壼飮冰。以蒲伏焉。
○ 通蒱。馬融賦:好此摴蒲。
○ 姓也。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苻洪、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後家池生蒲、長五丈。節如竹形。時咸異之。謂之蒲家。因以爲氏焉。
解释通薄。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蒲 第 1902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