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ò;;;异体字:【𠭀 𡧻 𡻦 𣞆 𥉧 𦱢 𦱶 𦴈 𧁇 叒 𦱡】解释
○ 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見說文【注】臣鍇曰。擇之順手也。故訓右。右、手也。本艸、杜若苗似𧅁。根似旋覆也。〔按通訓定聲云。晉語。秦穆公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爲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伸之義也。杜若、本草綱目一名杜衡。又名若芝。處處有之。葉似薑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者又絕似旋葍根。楚辭云。山中人芳杜若、是矣。〕
○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
○ 汝也。國語‧晉語: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 如也。莊子‧德充符:與仲尼相若。
○ 義也。見禮記‧曾子問
○ 及也。後漢陳忠傳:爲上官若它郡縣所糺覺。
○ 乃也。國語‧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 而也。老子:寵辱若驚。
○ 似也。管子‧小問:與若之多虛而少實。
○ 之也。見國語‧晉語注。〔按謂往也。〕
○ 詞也。易豐卦:六二。有孚發若。
○ 善也。見爾雅‧釋訓
○ 示也。見爾雅‧釋言
○ 至也。老子:貴大患若身。
○ 與也。左襄十三年傳:請爲靈若厲。
○ 蹈足貌。文選‧司馬相如賦:若人臣之所蹈藉。
○ 猶柰也。凡經言若何若之何者。皆是。見經傳釋詞
○ 猶然也。詩氓:其葉沃若。
○ 如此也。史記‧禮書:若者必死。
○ 猶此也。左定四年傳:君如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
○ 猶或也。左昭十三年傳:若入於大都。而乞師於諸侯。
○ 猶則也。老子:故貴以身爲天下若。
○ 猶其也。左昭元年傳:子若免之。
○ 如故也。國策‧秦策:織自若。
○ 木也。山海經‧西山經:其陰多搖木之有若。【注】大木之奇靈者爲若。
○ 海神也。莊子‧秋水:望洋向若而歎。
○ 不定之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又若而。亦不定之辭。左襄十二年傳:夫婦所生若而人。妾婦之子若而人。
○ 豫及之辭。漢書‧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 龜屬。周禮龜人:北曰若龜屬。釋文:若者。爾雅云。右倪不若。不若、卽若也。
○ 水名。水經若水:若水出蜀。卽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爲若水也。
○ 若干。預設數也。漢書‧賈誼傳:各爲若干國。又不定之辭。禮記‧曲禮:始服衣若干尺矣。
○ 若何。猶如何也。左僖三十三年傳:以間敝邑若何。
○ 若夫。一語辭也。易繫辭傳:若夫雜物撰德。又發語辭也。孝經: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
○ 莫若。猶莫過也。老子:莫若嗇王。
○ 奚若。何如也。禮記‧檀弓:吾欲暴尫而奚若。
○ 若若。長貌。漢書‧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 赤奮若。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 姓也。漢下邳相若章。
解释○ 乾草也。見廣韻
○ 般若。梵言、智慧也。廣弘明集辨感篇:西稱般若。此翻智慧。
○ 阿蘭若。梵言、閑靜處也。華嚴經音釋:阿蘭若、梵語也。此云閑靜處。
○ 今人謂弱爲若。見集韻。〔按日本文。幼弱字亦以若爲之。〕
○ 若若。綬垂皃。見集韻
○ 姓也。見集韻
解释○ 蜀地名。見集韻
○ 縣名。漢書‧地理志:南郡若縣。【注】師古曰。春秋傳作鄀。〔當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1831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