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
苟 异体字:【𠷜 𦯗 𦴆 芶】解释
○ 艸也。見說文。〔按急就篇云。苟貞夫。【注】苟、草名也。〕
○ 菜也。見玉篇。
○ 且也。見廣雅‧釋詁。
○ 但也。法言:非苟知之。
○ 誠也。論語‧里仁:苟志於仁矣。
○ 苟且也。論語‧子路:苟合矣。皇疏:苟、苟且也。
○ 假也。儀禮燕禮:賓爲苟敬。
○ 猶但也。左桓五年傳:苟自救也。
○ 猶若也。易‧繫辭:苟非其人。
○ 猶尙也。詩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 愉也。考工記‧弓人:苟有賤工。
○ 或也。易‧繫辭:苟錯諸地而可矣。
○ 謂非時入山澤也。管子‧小匡:則民不苟。
○ 指緣謬辭爲之苟。見韓詩外傳。
○ 苟印。蛇類。本草綱目:苟印、一名苟斗。出潮州。如蛇有四足。
○ 姓也。漢苟參。
解释苟吻。草名。見集韻。〔按本草作鉤吻。俗呼爲斷腸草。蔓生。葉如羅勒。光而厚。五六月開花成穗。有毒殺人。此外有葉似芹者。曰芹葉鉤吻。草本也。有葉似黃精者。曰黃精葉鉤吻。木本也。〕
解释草名。見集韻。
解释〔與苟別。〕自急敕也。从芉省。从勹口。勹口、猶愼言也。从羊。與義、善、美、同意。見說文‧苟部。【段注】急與苟雙聲。敕與苟曡韻。急者褊也。敕者誡也。此字不見經典。惟釋詁寁、駿、肅、亟、遄、速也。釋文云。亟字又作苟。同居力反。經典亦作棘。同。是其證。
苟 第 1831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