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
聲 异体字:【声】解释
○ 音也。見說文。【段注】音下曰。聲也。二篆互訓。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曰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記曰。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
○ 鳴也。白虎通禮樂:聲者鳴也。
○ 言也。大戴記子張問入官:發乎聲。
○ 樂也。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按禮記樂記。聲者樂之象也。又。射義。循聲而發。【注】樂節也。疏。謂射者依循樂聲而發矢。〕
○ 噫也。禮記‧曾子問:祝聲三。【注】聲、噫歆警神也。【疏】直云祝聲。不知作何聲。論語云。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檀弓云。公肩假曰。噫。是古人發聲多曰噫。故知此聲亦爲噫也。凡祭祀神之所享謂之歆。今作聲。欲令神歆享。故云歆警神也。
○ 陽也。禮記‧郊特牲:凡聲。陽也。〔按穀梁莊二十五年傳云。言充其陽也。【注】凡有聲。皆陽事以壓陰氣。又翻譯名義引鉤隱圖云。聲屬陽。律屬陰。義並同。〕
○ 律也。家語‧五帝德:聲爲律。
○ 金鼓也。國語‧晉語:變非聲章。弗能移也。
○ 勢也。國策‧齊策:聲威天下。
○ 名也。呂覽‧過理:臣聞其聲。
○ 宣也。孟子‧萬章:金聲而玉振之也。
○ 單出爲聲。周禮大司樂注:凡五聲。【疏】單出曰聲。雜比曰音。
○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
○ 四聲。平上去入也。梁書沈約傳:約撰四聲譜。高祖雅不好焉。
○ 不生其國曰聲。見周書諡法。
○ 通磬。儀禮大射儀:至乏聲止。【注】古文聲爲磬。〔按聲从耳殸。殸卽籒文磬。〕
○ 通音。莊子‧駢拇:多于聰者亂五聲。釋文:本亦作五音。
○ 通聖。左文十七年經:葬我小君聲姜。公羊:作聖姜。
○ 通啟。家語‧六本:孔子遊於泰山。見榮聲期。【注】聲宜爲啟。
聲 第 1664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