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𥪺 仪 義 𥫃】解释
○ 己之威儀也。从我从羊。見說文‧我部【段注】威儀出于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斷制也。从羊者。與善美同意。
○ 宜也。禮記‧中庸:義者。宜也。〔按禮記祭義。義者。宜此者也。又表記。道者義也。注云。義也、謂斷以事宜也。釋名釋言語云。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 我也。春秋繁露仁義法:義之爲言我也。
○ 利之本也。見大戴記四代
○ 理也。見賈子道德說
○ 善也。詩文王:宣昭義問。〔按後世謂至行過人曰義。如云義士、義俠。又禽畜之賢者亦曰義。如云義犬、義烏。〕
○ 正也。見釋名釋典藝。〔按後世謂仗正道曰義。如云義師、義戰。因之民國舉兵反正曰起義。〕
○ 法也。呂覽‧貴公:遵王之義。
○ 萬事之紀也。見呂覽‧論威。〔按後世稱與眾共之曰義。如義倉、義田之類。〕
○ 外也。孟子‧吿子:義、外也。非內也。【注】義在外也。不從己身出也。〔按後世稱義父、義子、義兄弟。又假手足、曰義手義足。皆本此意。〕
○ 比于人心而合于眾適者也。見淮南‧繆稱
○ 廣德也。見國語‧晉語
○ 相容也。鶡冠子泰鴻:相容者義也。
○ 推讓也。後漢安帝紀注:義謂推讓。
○ 惡〖去聲〗惡也。周語晉語:德義之樂則未也。【注】惡惡爲義。
○ 人路也。見孟子‧吿子
○ 正事也。禮記‧少儀:問卜筮曰義與。【注】義、正事也。
○ 心之養也。見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 德之本也。孟子‧公孫丑:配義與道。【注】義、謂仁義。可以立德之本也。
○ 文之制也。見國語‧周語
○ 行之節也。見列女傳貞順
○ 思之主也。見大戴記本命
○ 成物之功也。莊子‧大宗師:回忘仁義矣。【注】義者成物之功。
○ 收獄曰義。周書本典:能收民獄者義也。
○ 死節曰義。法言淵騫:焉可謂之義也。【注】義者臣子死節乎君親之難也。又君死社稷謂之義。見禮記‧禮運
○ 君能制命曰義。見左宣十五年傳
○ 除去天地之害曰義。見禮記經解
○ 明是非立可否曰義。見漢書公孫宏傳
○ 藝之分仁之節曰義。禮記‧禮運: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
○ 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見易‧繫辭
○ 君臣父子人閒之事曰義。見管子‧心術
○ 所以濟志曰義。禮記‧祭統: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也。
○ 所以救失曰義。淮南‧本經:義者。所以救失也。
○ 所以等貴賤明尊卑曰義。見大戴記盛德
○ 文義。字之文理也。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爲隸古文。
○ 經義。經之意旨也。漢書‧溝洫志:按經義治水。有決河深川。而無隄防壅塞之文。〔按經義爲後世釋經之通稱。自禮記以冠義昬義射義鄕飮酒義名篇。皆所以釋冠昬鄕射諸禮之經旨。後儒因之。有通義。後漢儒林傳。建初中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考詳同異。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儒臣著爲通義。是也。有正義。唐書孔頴達傳。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談受詔譔五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後改曰正義。是也。有異義。唐書藝文志。許愼五經異義十卷。是也。又試士亦重經義。唐書選舉志。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天寶後明經停口義。後試墨義。明史選舉志。取士之法。專取宋朱子所定四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命題試士。其文略仿宋經義。少用散文。多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淸代因之。其後間行散文之經義。不久旋廢。〕
○ 義務。在公法上爲權利之對待。然亦有不必權利爲報酬。而當然動作或不動作者。如納稅義務、當兵義義、及守秘密義務是也。
○ 主義。實行標明一種方針之謂。
○ 義渠。西戎國名。史記‧秦本記:伐義渠。虜其主。【注】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 國名。具言義大利。或譯意大利。南歐三大半島之一。爲立憲君主國。居民悉拉丁族。英文Italian。
○ 通誼。書太甲:茲乃不義。釋文:義、本作誼。
○ 通議。莊子‧齊物論:有倫有義。釋文:義、崔本作議。
○ 姓也。漢義縱。
解释○ 通儀。漢書‧高帝紀:署行義年。【注】義、儀容也。讀若儀。
○ 通宜。周禮調人:凡殺人而義者。〔按吳棫韻補云。當讀宜。〕


1691 页 第 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