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𡘋音匏。
《說文》:廚也。
《詩・小雅》:大庖不盈。
《周禮・天官》:庖人。〔註〕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疏〕言苞者,今之廚。轉作苞者,欲取庖人主六獸六禽,有裹肉之意也。
《史記・三皇本紀》:大皥庖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
音又,《集韻》:通作包。
《易・垢卦》:九二包有魚,无咎。〔釋文〕包,亦作庖。
注解
〔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庖〕字拼音是páo,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包,五行属水。
〔庖〕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广( yǎn ),包声。广,表示房屋。本义是厨房。
〔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áo] ⑴ 厨房⑵ 厨师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