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纪】解释
○ 別絲也。見說文【段注】別絲、各本作絲別。別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爲紀。眾絲皆得其首是爲統。統與紀、義互相足也。
○ 理也。詩棫樸:綱紀四方。【箋】以網罟喩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
○ 總要之名。禮記‧樂記:中和之紀。
○ 事也。禮記‧文王世子:喪紀以服之輕重爲序。
○ 會也。禮記‧月令:月窮于紀。〔謂交會之所也。〕
○ 道也。呂覽‧孟春:無亂人之紀。
○ 法也。國語‧越語:四時以爲紀。
○ 基也。詩終南:有紀有堂。
○ 經也。國語‧晉語:蔽兆之紀。
○ 記也。史記‧本紀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紀之也。
○ 節也。呂覽‧本味:火爲之紀。
○ 通也。淮南‧原道:經紀山川。
○ 緖也。見方言
○ 數也。呂覽‧孟冬:飭喪紀。
○ 貫因也。呂覽孝因:而萬事之紀也。
○ 極也。國語‧周語:若亡國不過十年。數之紀也。【注】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 十二年爲一紀。書畢命:旣歷三紀。
○ 歲也。晉書倭人傳:不知正歲四節。但計秋收之時。以爲年紀。〔今人亦以年齡爲年紀。〕
○ 世也。文選‧班固賦:皇十紀而鴻漸兮。〔今人以百年爲一世紀。〕○ 時日也。書胤征:俶擾天紀。
○ 僕亦稱紀。左僖二十四年傳:秦伯送衞于晉者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 倍緎爲紀。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爲緎。倍緎爲紀。〔按徐鉉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彙識於此。〕
○ 二紀。日月也。見後漢張衡傳注
○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見書洪範
○ 六紀。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見白虎三綱六紀
○ 綱紀。謂主簿之司也。見文選傅亮爲宋修張良廟敎注
○ 國名。左隱元年傳:紀人伐夷。【注】紀國、在東莞劇縣。〔今山東壽光縣東南有紀城。齊乘云。卽劇縣也。〕
○ 姓也。漢紀信。


2027 页 第 1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