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目 异体字:【𡇡 𥃦 𥆤】解释
○ 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見說文。【段注】象形。總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釋之曰重其童子也。〔按目所以司見形色。心之符。肝之使。气之精明者也。醫經云。五藏六府之精气。上注於目爲精。精之果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气之精爲白眼。血之精爲絡果。肌肉之精爲約朿果。契筋骨血肉之精與衇幷爲系。系上屬於匘。後出於頂中。今生理學云。眼如球。中空。其外爲白色不透明之鞏膜。中爲衇絡膜。內爲網膜。鞏膜有五分一圓形透明𧢲膜。衇絡膜有圓孔。網膜有水晶體兩面隆起。三者㬪而景物由網膜達視神經以別色相。〕
○ 默也。默而內識也。見釋名釋形體。
○ 見也。公羊桓二年傳: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注】目、見也。斥見其大惡也。
○ 言也。穀梁閔元年傳: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注】不目。謂不言公子慶父。
○ 注視也。史記‧陳丞相世家:陳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 含怒側視也。國語‧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動目以諭也。漢書‧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 極視精不轉也。左桓元年傳:目逆而送之。
○ 徧辨其事也。見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 罪名也。後漢王吉傳:上隨其罪目。宣示屬縣。
○ 空竅也。吳志張昭傳:乃作射虎車爲方目。〔按漢書江充傳注。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蓋亦空竅之義。〕
○ 日計也。周禮宰夫:三曰司。掌官灋以治目。【注】若今日計。
○ 外也。老子:聖人爲腹不爲目。【注】腹、內也。目、外也。聖人務內不務外。
○ 稱也。魏志王衞二劉傅傳評: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 條目也。論語‧顏淵:請問其目。
○ 要也。見小爾雅廣詁。〔按周禮簭人。四曰巫目。【注】謂事眾筮其要所當也。〕
○ 書之序錄也。南史張纘傳:執四部書目曰。君讀此畢。可言優仕矣。
○ 評鑒也。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
○ 離爲目。見易說卦。
○ 坤爲目。見易頤自求口實虞注。
○ 節目。木理之精剛者也。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注】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 題目。品藻也。晉書山濤傳:濤甄拔人物。各有題目。又扁額也。北史念賢傳: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又俗稱文藝之命題曰題目。
○ 四目。廣四方之見也。書舜典:明四目。又明足以爥陰慝也。周禮方相氏:黃金四目。
○ 除目。選官之簿籍也。五代史劉延朗傳:帝乃令薛文遇手書除目。
○ 科目。唐宋以來取士之制也。韓愈有應科目時與人書。
○ 綱目。編年史之一種。朱熹序:大書以提要。分注以備言。名曰資治通鑑綱目。
○ 頭目。軍中長官之稱。元典章義:中統元年。詔軍人陣亡者家屬。仰各頭目用心照管。〔按荀子議兵。下之於上也。若手臂之扞頭目也。元制或卽取義於此。淸世猶有弁目正目副目等名稱。〕
○ 色目。種族名。元史百官志:色目人六名。正七品出身。〔按元史選舉志。蒙古色目人爲一榜。漢人南人爲一榜。大抵以欽察等藩部爲色目人。金滅後中原遺裔爲漢人。宋亡後江南士族爲南人。〕
○ 黃目。周時彝名。禮記‧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 目論。知人不自知之言也。史記‧越世家:是目論也。
○ 目連。高僧名。王定保摭言:此不是目連訪母耶。
○ 孔目、吏目。竝官名。前代有翰林院孔目各直隸州及州吏目。
○ 州名。唐置。羈縻。屬隴右道。當今四川境內。
○ 一目、深目。竝國名。山海經‧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又深目國在其東。無腸之國在深目東。
○ 天目。山名。杭州圖經:天目山上有兩湖。如左右目。故名。又星名。晉書天文志:輿鬼五星。天目也。主視明察奸。
○ 比目。魚名。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按今動物學家。謂比目魚於黑暗之一面有雙目。而白色之一面無目。因常居海底。恆以白色之面向上。暗色之面向下。而向下一面之目。亦屬無用。故目之位置漸漸移於上面。然當其幼時。仍兩面各有一目。與常魚無異。〕
○ 魚目。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門魚目汗血之馬。又僞珠也。參同契:魚目豈爲珠。
○ 暉目。鴆鳥名。淮南‧繆稱:暉目知晏。
○ 旋目。鳥名。文選‧司馬相如賦:交精旋目。
○ 橫目、鬼目。竝艸名。爾雅‧釋艸:傅、橫目。又苻、鬼目。
○ 目宿。草名。漢書‧西域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 龍目。果名。文選‧左思賦:旁挺龍目。
○ 湖目。蓮子也。〔皮日休詩〕:湖目芳來百度遊。
目 第 1544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