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登 异体字:【𤼪 𤼷 𧰍 𧰐 僜 蹬 豋】解释
○ 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見說文。
○ 陞也。見爾雅‧釋詁。
○ 進也。呂覽‧仲夏:農乃登麥。
○ 上也。周禮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 高也。國語‧晉語:不哀年之不登。
○ 入也。淮南‧繆稱:錦繡登廟。
○ 加也。左昭三年傳:皆登一焉。
○ 尊之也。禮記‧月令:登龜。【注】龜言登者、尊之也。
○ 熟也。孟子‧滕文公:五穀不登。
○ 成也。史記‧樂書:男女無别則亂登。
○ 定也。周禮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鄕之大夫。使各登其鄕之衆寡六畜車輦。
○ 當也。登時、卽當時也。唐律。諸夜無故入人家者。主人登時殺者勿論。
○ 登登。用力相應聲。詩緜:築之登登。
○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 州名。唐置。明升爲府。淸仍之。今爲蓬萊縣。北濱渤海。其端爲登州岬。與遼東半島之鐵山岬相對。距一百八十餘里。卽直隸海峽。
○ 登星。鳳皇朝鳴也。見軒轅黃帝紀。
○ 通㲪。釋名釋牀帳:榻登施於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一切經音義引作毾㲪。〕
○ 姓也。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見廣韻。
解释履也。或作蹬。見集韻。
解释登來。猶得來也。公羊隱五年傳:公曷爲遠而觀魚。魯登來之也。【注】登讀爲得。得來之者。齊人語也。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登 第 1311 页 第 1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