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jiàn;qián;jiān解释
○ 漸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見說文【段注】丹陽郡黟二志同。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云漸水出黟南之蠻夷中。則今錢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見矣。前志黟下曰。漸江水出南蠻夷中。東入海。水經曰。漸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餘杭。東入於海。按班許水經皆曰漸江水。酈氏注則曰浙江。蓋水經以後無稱漸江者。其前則山海經吳越春秋史記皆曰浙江。山海經有出於漢人者。漢人之書。地理志說文爲謹嚴。據許立文曰江至會𥡴山陰爲浙江。謂崏江也。曰漸江水出丹陽黟南蠻中。謂今錢塘江也。分别畫然。蓋浙江者崏江之委。漸江者錢唐江源流之總偁。二水古於山陰相合。故可統名之曰浙江。後世水道絕不相通。而錢塘江猶冒浙江之名。失其本號耳。水道提綱曰。浙江水有南北二源。北曰徽港。卽新安江。出歙縣黟縣績溪休寧諸山。南源有二。一曰衢港。卽信安江。出開化江山二縣山。一曰婺港。卽東陽江。出東陽縣山。南北二港在嚴州府治建德縣合。流而北。經桐廬縣富陽縣。至蕭山縣。西南合浦陽江。經杭州府城東南。至龕赭二山之間入海。班許云。黟南蠻中。今之北源南源。皆包舉矣。〔按嚴州府今裁。留附郭建德縣。杭州府裁。併仁和錢塘二縣爲杭縣。〕
○ 卦名。艮下巽上。易漸:山上有木。漸。
○ 進也。見玉篇
○ 漬也。荀子‧勸學:其漸之滫。
○ 稍也。見廣韻
○ 劇也。列子‧力命:七日大漸。
○ 滲積也。易坤文言:其所由來者漸矣。
○ 徐動之名。見易漸疏
○ 物事之端。先見之辭。公羊隱元年傳:漸進也。
○ 引進通導之意也。史記‧越世家:漸九川。
○ 習也。淮南‧繆稱:良工漸乎矩鑿之中。
○ 水也。淮南‧泰族:雖有腐髊流漸。
○ 漸次也。見廣韻
○ 禪宗有頓漸二義。
○ 同蔪。書‧禹貢:草木漸包。
解释○ 流入也。書‧禹貢:東漸於海。
○ 溼也。詩氓:漸車帷裳。
○ 浸潤之也。漢書‧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 沒也。〔文選韋孟詩〕:享國漸世。
○ 深害也。莊子‧胠篋:知詐漸毒。
○ 浸也。史記‧武帝紀:治大池漸臺。
○ 星名。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 漸漸。麥芒之狀。史記‧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又含秀之貌。文選‧潘岳賦:麥漸漸以擢芒。
解释山石高峻。詩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解释流皃。楚辭、涕漸漸兮。見集韻
解释潛或字。集韻:濳。說文、涉水也。或作漸。


1077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