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zhì;chí异体字:【𡭒 𣳮 乿 𦠋】解释
○ 水名。說文: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按曲城、當作曲成。卽今山東掖縣。陽丘山、一名馬鞍山。在掖縣東南。此治水今名小沽河。與大沽水合流。逕卽墨至膠州之麻灣口入海。〕又入泗者亦曰治水。漢書‧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按此治水今名漯水。冠石山在今山東朝城縣。〕
○ 理也。孟子‧離婁:治人不治。〔韻會云。孟子治人不治。上音持。下音値。〕
解释水名。出雁門。漢書‧地理志:雁門郡陰舘累頭山。治水所出。〔按此治水、卽桑乾河。又名濕水。累頭山、今名洪濤山。在今山西山陰縣。〕
解释○ 理也。國語‧齊語:敎不善則政治。
○ 整也。呂覽‧振亂:欲民之治也。
○ 飭也。呂覽‧貴當:治者不於物於人。
○ 故也。見爾雅‧釋詁
○ 甎也。見廣雅‧釋室
○ 主也。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中央。
○ 化也。素問五常政大論:治而善下。
○ 王(去聲)也。素問逆調論: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
○ 功狀也。周禮小宰:以敍進其治。
○ 共辨也。周禮宰夫:帥執事而治之。【注】治謂共辨。【疏】謂當職合共者供辨之。釋文:辨、簿莧反。
○ 値也。物皆値其處也。見釋名‧釋言語
○ 亂之先也。見說苑說叢
○ 猶言才優也。左莊九年傳: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注】言管仲治理之才。多于敬仲。
○ 猶正也。禮記大傳:上治祖禰。
○ 猶作也。淮南‧主術:能多者無不治也。
○ 猶校也。國策‧趙策:皆無敢與趙治。
○ 猶相也。國策‧秦策:穰侯之治秦也。
○ 猶簡習也。周禮大宗伯:治其大禮。
○ 當敵也。漢書‧韓安國傳:公等足與治乎。
○ 謂有所求乞也。周禮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 監督其事也。周禮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 去瑕穢養精華也。禮記‧禮運:以治人情。
○ 所都之地曰治。漢書‧高帝紀:又治秦中。又郡縣所駐亦曰治。後漢郡國志:武陵郡漢壽。故索。陽嘉三年。更名刺史治。〔今云省治、縣治。本此。〕
○ 道家之宮觀亦曰治。雲笈七籖:張天師二十四治圖云。下八治。第一雲臺山治。
○ 聽獄之成辭亦曰治。周禮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注】所上治、謂訟獄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 懲處也。如云治罪。
○ 治中。州之佐吏也。通典職官典:治中從事史一人。居中治事。主眾曹文書。漢制也。
○ 治下。猶言屬下也。漢書‧嚴延年傳:延年敏捷於事。吏盡節者。皆親鄕之。以是治下無隱情。〔俗云治下。殆本此。〕
○ 治古。古之治世也。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
○ 治繲。浣衣也。莊子‧人間世:挫鍼治繲。


973 页 第 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