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𣱖 𣱛 𤽍 㫓 䊠 暣 气 炁 𣅠】解释
○ 饋客之芻米也。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見說文‧米部。〔按今左傳作餼。自氣假爲雲气字。而饔餼乃無作氣者。〕
○ 愾也。愾然有聲而無形也。見釋名‧釋天
○ 息也。見玉篇
○ 候也。見玉篇。〔按素問六節藏象論云。三候謂之氣。〕
○ 力也。呂覽‧審時:其氣章。
○ 質性也。列子‧湯問:汝志彊而氣弱。
○ 體之充也。見孟子‧吿子
○ 氣謂噓吸出入者也。見禮記祭義注
○ 鼻嗅也。禮記‧少儀:洗盥執食飮者勿氣。
○ 味爲氣。見大戴記四代
○ 原質名。近譯原質名稱。如淡輕炭養等。均謂之氣。
○ 風之體也。空氣包蒙大地。不知其極。生物呼吸之以爲存活。動則爲風。
○ 精氣。陰陽精靈之氣也。易‧繫辭:精氣爲物。
○ 五氣。五方之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鎭兵。治五氣。
○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見左昭元年傳
○ 年有二十四氣。見玉篇。〔按逸周書以雨水春分穀雨爲春三中氣。小滿夏至大暑爲夏三中氣。處暑秋分霜降爲秋三中氣。小雪冬至大寒爲冬三中氣。凡十二中氣。漢書律歷志始有二十四氣之說。蓋以立春驚蟄淸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節氣。合之十二中氣。其數爲二十有四也。萬斯大學禮質疑云。漢造太初歷。而二十四氣之名始立。其說猶信。〕


811 页 第 1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