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
櫟 异体字:【栎】解释
○ 櫟木也。見說文。【段注】秦風、山有苞櫟。陸璣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璣以爲此秦詩也。當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 不生火之木也。淮南‧時則:官獄。其樹櫟。【注】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 采木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沙棠櫟櫧。【注】應劭曰。櫟、采木也。
○ 梢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櫟蜚遽。【注】張揖曰。櫟、梢也。飛遽。天上神獸也。鹿頭而龍身。
○ 擊搏也。文選‧潘岳賦:櫟雌妒異。
○ 謂超踰之也。史記‧萬石張叔傳:注櫟機轊。
○ 欄也。史記‧滑𥡴傳:建章宮後閤重櫟中。有物出焉。【注】重櫟。欄楯之下有重欄處也。
○ 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注】櫟。鄭別都也。今河南陽翟縣。〔按當今河南禹縣治。〕
○ 澤名。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邊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櫟澤。
○ 鳥名。山海經‧西山經:天帝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 剺櫟。分別節制貌。文選馬融賦:剺櫟銚㦎。
○ 丁櫟。牛名。藝文類聚引桓譚新論:牛譽郭朻丁櫟。〔按廣雅作丁犖。疏證。櫟、與犖通。〕
○ 通擽。詩有瞽鞉磬柷圉疏: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敔。刻以木。長尺櫟之。
○ 通躒。左昭十五年傳:晉荀櫟如周。釋文:櫟、本作躒。
解释櫟謂以杓歷釜使爲聲。史記‧楚元王世家:嫂佯爲羹盡櫟釜。〔按漢書作轑釜。〕
解释櫟陽。縣名。在雍。或从藥。見集韻。
解释地名。在晉。見集韻。
櫟 第 1235 页 第 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