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
數 异体字:【𢿘 𣀭 数 𡢏】解释
○ 計也。見說文。
○ 說也。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
○ 責也。國策‧秦策:使韓倉數之。
○ 閱也。荀子‧王霸:不足數於大君子之前。
解释○ 物事多少。若一二三之類是也。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
○ 六藝之一也。周禮大司徒:禮樂射御書數。
○ 運命也。劉峻文:榮悴有定數。
○ 情勢也。呂覽決勝:知先後遠近縱舍之數。
○ 技也。孟子‧盡心:今夫奕之爲數。
○ 權謀也。呂覽‧察賢:任其數而已矣。
○ 筮也。史記‧日者傳:試之卜數。
○ 理也。老子:多言數窮。
○ 猶禮也。〔文選晉武帝詩〕:不常厥數。
○ 學術也。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
解释○ 頻也。史記‧游俠傳:每至踐更數過。
○ 近也。家語‧賢君: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疏。
○ 煩也。論語‧里仁:事君數。
○ 疾也。淮南‧說林:數之則弗中。
○ 數數。猶汲汲也。莊子‧逍遙遊:未數數然也。
○ 脈象有浮、沈、遲、數。數者遲之對也。見王叔和脈經。
解释○ 迫也。禮記‧樂記:衞音趨數煩志。
○ 速也。史記‧屈原賈生傳:淹數之度兮。
解释○ 細密也。孟子‧梁惠王:數罟不入洿池。
○ 數節。草名。爾雅‧釋草:莽、數節。【注】竹類也。節閒促。【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數 第 889 页 第 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