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 心志𢠵惘也。蜀志劉琰傳:琰失志慌惚。
○ 惚恍。未分之貌。文選‧潘岳賦:寥廓惚恍。
○ 恍惚。微妙不測貌。老子:惟恍惟惚。
○ 通曶。法言序:神心惚怳。〔傳作曶怳。〕
○ 通芴。莊子‧至樂:芒乎芴乎。【注】與惚同。
○ 通忽。禮記‧祭義:夫何恍惚之有乎。釋文:惚本亦作忽。


735 页 第 1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