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𠅃 𡖋 𢂯 𡗕】解释
○ 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見說文。〔按亦篆作𡗕。亦之本義爲臂亦。徐鉉等曰。亦、今別作腋。廣韻肘腋作此字。蓋俗用亦爲語詞。乃又造腋字以別之耳。〕
○ 兩相須之意。公羊昭十七年傳:北辰亦爲大辰。
○ 總也。書‧皋陶謨:亦行有九德。【注】總言德之見於行者。其凡有九也。
○ 大也。詩豐年:亦有豐年。
○ 易也。素問氣厥論:謂之食亦。
○ 義如俗用之也字。孟子‧梁惠王: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承上之詞也。書康誥: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 助語詞。詩草蟲:亦旣見止。又句中助語詞。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
○ 本作易。列子‧黃帝:二人亦知。
○ 通射。漢書‧古今人表:曹嚴公亦姑。〔師古曰〕:卽射姑也
○ 通奕。詩文王:不顯亦世。後漢袁術傳:作不顯奕代。
○ 凡言不亦者。以亦爲語助。論語‧學而:不亦說乎。〔王引之云〕:言不說乎。
○ 凡言盍亦者。亦以亦爲語助。左僖二十四年傳:盍亦求之。〔王引之云〕:言盍求之也。
○ 姓也。宋進士亦尙節。明叅將亦孔昭。


26 页 第 2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