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烏郭切;《集韻》、《韻會》:屋郭切,𡘋音蠖。
《說文》:善丹也。从丹,蒦聲。
《書・梓材》:惟其塗丹雘。〔釋文〕烏郭反。
《山海經》:雞山,其下多丹雘。〔註〕郭璞曰:雘,赤色者。吳任臣曰:蓋赤石脂之類。
音又,《集韻》:欝縛切,音嬳──義同。
《書・丹雘》〔釋文〕:又,枉略反。
音又,《集韻》:王縛切,音籰──砮,雘丹也。
音又,瑚故切,音護。
《博雅》:丹也。
注解
〔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隹部。
〔雘〕字拼音是h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丹、蒦。
〔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ò] ⑴ 赤石脂(一種粉紅色陶土)之類,古代用作顏料:“若作梓材,既勤樸斫,惟其塗丹~。”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