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蒲没切;《集韻》:薄没切,𡘋音勃。
《說文》:郣海,地名。
例又,地之起者曰郣。
例又,《正字通》:通作渤。渤澥,海名。
《前漢・武帝紀》作㪍海,〈封禪書〉作㴾海,〈揚雄傳〉作勃解,皆轉寫之譌耳。
音又,叶皮列切,音別。鮑昭㊟〈樂府〉:築山擬蓬壷,穿池類溟郣;選色徧齊代,徵聲匝邛越。
注解
〔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郣〕字拼音是b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孛、⻏。
〔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ó] ⑴ 〔~海〕中国汉代郡名。亦作“渤海”。⑵ 平地上隆起的部分。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