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𡘋音腰。
《詩・豳風》:四月秀葽。〔傳〕葽葽,草也。〔箋〕物成自秀葽始。
《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
例又,草盛貌。
《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音又,《集韻》:伊鳥切,音杳。
《爾雅・釋草》:葽繞棘蒬。〔註〕今遠志也。
音又,《廣韻》:於笑切,音要──亦草盛貌。
注解
〔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葽〕字拼音是y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要。
〔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āo]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⑵ (草)茂盛:“丰草~,女罗施。”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