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疾郢切,音靜──停安也。
例又,《公羊傳・文十二年》:推諓諓善竫言。〔何休註〕竫,猶撰也。
例又,與靜同。
《後漢・崔駰傳》:竫潛思于至頤。〔註〕與靜同。
例又,小人名。
《山海經》:有小人國,名靖人。〔郭註〕或作竫。
《列子・殷湯篇》:竫人長九寸。
例又,諡法。
《史記・秦本紀》:文公太子卒,賜諡爲竫公。
注解
〔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竫〕字拼音是jì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立、爭。
〔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g] ⑴ 安静:“~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⑵ 捏造。⑶ 善。⑷ 古通“靖”,谦恭。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