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士減切,音嶃──瀺灂,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瀺灂霣墜。
例又,瀺灂,魚浮沉貌。潘岳〈閑居賦〉:游鱗瀺灂。
音又,《集韻》:士冉切,音嚵──義同。
音又,鋤咸切,音讒──瀺灂,水落貌。
例又,水注聲。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瀺穴,瀺注𨻶穴也。
例又,手足液也。
《史記・倉公傳》:出及瀺水。
注解
〔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瀺〕字拼音是ch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毚。
〔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án] ⑴ 〔~灂( zhuó )〕a.水流声。b.沉浮。⑵ 汗。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