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详细解释侧目:侧目而视。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详细解释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详细解释(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详细解释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详细解释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详细解释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详细解释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详细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详细解释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详细解释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详细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详细解释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详细解释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详细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详细解释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详细解释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