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字化生活

我在用数字化的工具来经营我的生活。

在这个遗失手稿的年代,谁能坚持如初的用钢笔认认真真的书写有关于年华的芬芳。十七岁那年,我明白一江春水东去的哲理,主观的想利用这一不能被改变的客观规律,以文字为载体承载我的花团锦簇或挥斥方遒抑或天阶夜凉岁月。而手机和电脑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有多少个日夜是沉浸在网络上与零点打过照面,全世界都安然睡去后我轻敲键盘拼凑出一个九零后男孩的不安与惶恐。在这个我可以找人分享喜悦在我有发不完的文字讲不完的话的地方,它是我的地盘我的空间我最飞扬跋扈的日子这里都能帮我很好的记录。我做不到往事随走随删,因为我收获的是年华是记忆。如果一路风景可以常换常新,那我还是乐在其中的。

某日秋季的午后,准备出门与朋友言谈。在公交车投币那一刻恍然发现自己手机被偷。下车后似一个丢了魂魄的人在街上游走。我难过的不是它可以换取金钱的价值,而是它带给我的珍贵时光记忆它是我的芳华。里面存着友人哪怕“嗯”字都舍不得删掉的海量信息。我用它经营生活。在每个节日有不同的祝福语,我都弄丢了连并他们给的芳华。他像一位旧友,走丢让我无比的难过。只在乎曾经拥有,后来也只能以此安慰,话永远轻巧。倘使电脑被还原而我没有备份,那我会崩溃,像丢失了所有记忆一样空虚无助。因为我是这样异常珍惜文字的人。

我明白网络数字化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其负面的东西甚至无法掂量它的体积重量。可是怎么使用它主观还是在人,对不对。

后来还是重新购置了手机与先前的一样,因为熟悉。手机里有一个文件夹名为坐景观天。我用它观察整个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时代的变化,而自己只用品着一曲香茗,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坐望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如此,也是美的。

数字化的生活伴随其中的还有我一直收录的电影,以文艺和冒险为主。我会写影评关于心情,记录一段关于时光的掌纹。还有音乐。每一首都有它的故事,我唱出心里话时眼泪会流。我爱摇滚,若你跟我讲谈其中事迹只怕时间不够。因为音乐因为网络,我遇见一位词人——林夕。是他把梦化了,于是便有了林夕。他有天赋予的才华,连名字都是如此的旖旎。他教会我成长教会我爱。陈奕迅代替他唱“遇见你,竟花光所有运气”。是我的最爱至极。

你看,这些都是我的数字化生活,你是不是也在品尝一个人的咖啡和天光经营着你的生活呢?

【我的数字化生活】

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数字化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字化生活的必需工具,飞信传情,开心偷菜,新浪围脖等数字化生活的各种方式向我、我们的生活涌入,让人目不暇接。

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的生活没有空闲。等候时有手机相伴。无聊时,有电脑相伴。这实在让我停不下来。数字化的时代带给我忙碌的生活,也带给我方便与快捷。我可以与远在他乡的亲人时时见面,可以了解社会及网络中所发生的新鲜事,可以遨游在游戏世界里不亦乐乎。

可是当这些工具、方式充斥着我的生活时,我只能得到一种忙碌的生活,一种便捷的生活。可我却找寻不到自己想要的充实的生活。

新世纪新时代,有了物质上的享受也不应忘记修养培养的重要性。偶尔让自己忙碌的数字化生活停下,让自己重新回到质朴的生活,让自己体验一种宁静、一种闲适,一种内心的提升。

数字化生活可以带给我们的有很多,却带不给我们内心上的文化沉淀。内心是需要自己的塑造。数字化生活可以让你碌碌无为,过着每天灌水帖的生活。若让数字化主导着你,那么你的生活将永不改变。但是,若你能主导着自己的数字化生活,那将又会是一番新天地。

主导自己的数字化生活,让它帮助你了解自己,改变自己,沉淀自己。拒绝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拒绝令人着迷的各类游戏,拒绝让数字化主导的生活。拥有自己的人生,拥有自己的态度,拥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数字化生活。

闲适时的一本书,一杯茶,偶尔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生活的思考,都让你远离数字化生活。

我的数字化生活要由我掌控。可以让我更加懂得人生,更加地丰富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数字化生活是另一种生活态度是另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在于自己,生活属于自己。

这是我的数字化生活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那么,你呢,你的数字化生活和你的生活态度呢?

【我的数字化生活】

坐在泛着幽光的电脑屏幕前,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牙齿松开皱巴巴的吸管,耳旁传来了好友上线的“敲门”提示音。在时间无涯的荒原里,不存在早一步,也不可能晚一步,就这样遇上了,那也没有别的什么话可说,唯有轻轻地在对话栏中打入:“噢,你也在这里。”

数字化生活就像隐形的斗篷,我们选择上线或消失,隐形或现形。挑拣着时间,拼凑着对话,形成了聊天栏里的一页又一页。这种数字化的交流,淡去了我们在语言中透露着的喜怒哀乐的表情,任一条时有时无的横杠,浪费着我的言语。

许多人因为这种数字化的生活而放弃了交流的权利。我曾以为这世上最拥挤的地方是上海地铁,想象者一群一群的人在地铁中走过,话语相随在零点的钟声敲响时也不停息。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时,只见地铁里所有的人都直勾勾地望着手机或手提的屏幕,一句话也没有。除了来自隧道的风、铁轨沉闷的摩擦撞击和自己的心跳,我什么也听不见。或许他们觉得与人面对面地交谈没意思,无论眼前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是如此。他们顾自沉溺在“无限生机”的二维世界,无视现实生活的停滞和交流纽带的枯竭,只喜欢聆听数字产品的唠叨,从天明再到天明。

我时常会想这种数字生活究竟给予了我们什么,是快捷,是方便?一如地铁中的那一幕,语言被地铁驶向远方再乘以网速就能得到一种“极速体验”?数字能表达我们的情感,表现我们的存在吗?

人们试图用微博和博客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宣布他们的新生。由此一个个凡人从世界上消失,微博主们一个个宣泄着自己,而能不使自己虚伪狰狞的面孔流露出来,于是虚假和盲目由此诞生。想起了韩寒和方舟子在网络上的一场经典论战:韩寒造假!就是因为数字的盲目和隐蔽性使得沟通和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不明事理的网民为自己的偶像打起了口水仗,殊不知是蓄意捣蛋的阴谋家在背后推波助澜。网络文字日显攻击性,这不是白纸黑字,这简直是白山黑水般的险恶。于是当我浏览这些文字,我只能告诫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而他敲出相同的文字,我已看不出屏幕前的他究竟怀着怎样的表情。所谓的“人造韩寒”充其量只是两个性格张扬者的对弈,每个人被不存在的答案左右,因此不少人争当骂客,在“言论自由”的大平台被真假是非搞得团团转,成了场闹剧。这只能说明网络的虚无。

数字生活买断了人的交流,让人终日用数字产品充当五官和无感,对屏幕上五彩的亮点如痴如醉,高唱着“你是我的眼”。数字生活又使人避免他人的正视,伪装成一个网名,在与现世的对视中,伪装着真实。如今高三的我又面临新的疑难:想上腾讯又怕聊天费时。无数次地听到有人大喊网上见,之后又声称自己没学习全隐身,我都一笑而过。反正我是真实的,既不想失去联系的纽带又不想被打扰,我无奈地选择了另一种“隐身登陆”。这便是我毫不虚假的“真实”数字化生活。

【我的数字化生活】

习惯地把生活文字化,一些敏感的感觉,细小的情愫只因文字化而无限夸大。常常记录一次次的感动,以便日后作为我来过世间的凭证。然而周遭的生活,从悄无声息的当初候开始,渐渐地数字化,如今是让人恐怖的迅猛。

那日站在阳台上,将头使劲伸出窗外,风很大,弄乱了我的头发。我想让风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一个我,却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飘来了一群泡泡。循风望去,只见对窗的阳台上冒出的泡泡飞过蓝天,飞过喧闹的人群,却唯独看不见吹泡泡的孩子。我想象着他仰着脖颈,涨红着小脸,嘟着小嘴数着泡泡的模样。一如儿时的我,一遍又一遍数着吹出的泡泡,常常因为泡泡随风的溜走或破裂而又不得不重新来过。一串串的数字呢喃在嘴边,却融化了我整个数泡泡的时代,只有在梦回时分,清晰地听到那些数字回荡在耳边……直到醒来,内心一片空白。窗外的雨白花花地下进了心里。

而今,数字化产品充斥着我的生活,我也越来越发现我对其的依赖。在我面对它们的时候,时光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流逝,随之带走的还有不想想起却又无法忘记的忧愁。我用数码相机记录每一片含泪的树叶,每一朵绽放肆意的花朵,记录这个世间带给我的每一分感动。我用笔记本电脑打开我心灵的窗户,让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种种斑斓,然后倔强地为弱小生命的逝去而流泪,微笑地去看这个人世间的种种温情。我用游戏机去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不必去顾及那些被现实蹂躏地只剩下宋词般哀叹的梦想。

我沉浸在数字化的生活中,享受着物质的愉悦。

然而,有一天我心爱的数码相机,笔记本以及游戏机都从我生命中消失了。它们可能被我丢失了,或者被我遗忘在了公交车上,又或是被人偷去了。总之,我找不见它们了。于是,失落感油然而生,我觉得我失去了所有的快乐。

可当我望着那些莫名其妙不知来处的泡泡时,我想起了我吹泡泡,数泡泡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也并没有这些数字化产品,而我却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在吹泡泡,数泡泡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烦闷的午后。

这时候,又有一串串泡泡飞到我的眼前,我不忍伸手触碰它,光滑的薄膜拂过我的面,转瞬间飘走,我要再挽他们回来,已是全然的不可能。我的当年的数字化生活,已被放逐到茫茫的大海里,美得像一串岛屿,岸上的我够也够不着。

【我的数字化生活】

我的笔在半空中悬了很久。我承认我是无处着笔。一个高三的孩子,高考合计时117天。让“我的数字化生活”不与分数接轨谈何容易。可是我整整迟疑了十分钟,始终不敢将这些情绪付诸笔下。因为我不确定,在数千份的作文中,是否“数字化生活”就千篇一律地等价于了“为分数而活”,是否我这千篇一律分之一就在评卷老师的极度视觉疲劳之下,以一个难堪的分数“华丽”结尾了。

但即使我尽其所能地想跳出分数这个陷井,为不至于难堪的分数添点新意。但重复的日日夜夜,灯下的无数次奋笔疾书,坚定地否决了在刚刚过去的十分钟里我所有的尝试和努力。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我的数字化生活,为分数而活。

正是因为自己不至于拿到离题的分数,我绞尽脑汁地想将iphone手机,QQ聊天飞信传情这些最为数字化的产物写进这篇作文里,但如若真是因此符合了文章的主题,那这样的结局也必是事与愿违。因为我的如今,我的数字化生活,都与这一切无关。

我也曾经不住它们强大的诱惑,我也曾一度想过掏空自己的腰包去换取它们其中的一员。但这一切的“也曾”终究被高考打得灰飞烟灭。“高考后,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有的……”长辈们都这么对我说,我也这么对自己说。于是,高考被捧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一切数字化的产品在无数次的挣扎中被分数打败,甘愿俯首称臣。

我写上述的一切,并非有任何的抱怨,我为分数放弃的一切也并非有任何的不甘。因为我在高三的日子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而我也真心实意地享受着这一切的痛与快乐。

我也并非认为,为分数而活,是一句消极抑或贬义的话语。分数是我们的目的,过程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魅力。为分数而活,我们依旧能够活得精彩。抛掉诱惑,将数字化生活真切地回归于为了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而奔波,我们依旧能够乐在其中。高三的数字化生活,不一样的魅力。

【我的数字化生活】

当乔布斯的死讯通过各大传媒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时,引来了一片叹惜和哗然。或是感叹人生短暂,或是感慨上帝无情……

数字化的时代,造就了乔布斯一个如此的“神父”。又或者说是乔布斯造就了今天这个充斥“苹果产品”的数字化时代。

我常想,我的数字化生活真的只是“苹果产品”的容器吗?早晨打开苹果手机,打开微博,在屏幕上轻划几下,世界各地的讯息蜂拥而来。随着大众的呼声和潮流,我学会了批判和围观。批判富二代,批判社会的丑恶……在苹果产品构建的桥梁上,我突然有些缓不过神来。难道乔布斯创造的时代,真的只是为了便利大家去观察社会的丑态吗?

或许,如此的想法真的太过狭隘。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活中的我真的不应该局限在平板电脑的娱乐功能中,让自己淹没在数字化讯息的潮流中而迷失了自己。

乔布斯曾经为了让平板电脑再薄几毫米而费尽心思。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轻便的ipad2。我在数字化生活中,不应只看见科技产品的魅力,还应该看见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我的数字化生活应该包含坚持的信念。

一个女孩曾用ipad2的数字软件创造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这是一条追寻音乐梦想的新路途。原来,数字化的生活里不必追随大众而淹没自己。站在科技力量的肩膀上,我的梦想原来也可以因此变得可望可及。我的数字化生活应该充满创造的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传递信息。尽管只是短短140字,却有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受到了关注。因为微博,多少灾难中的人们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多少曾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而这一切正是因为数字产品将人们的数字化生活连在了一起。我的数字化应该包含满满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我的数字化生活的充其量不应只是数字产品的容器。我们同样也是。我要学会认识社会的阴暗面,并借助科技的强大力量改变它,又哪怕只是影响它。我不应仅仅拘泥于此,我更应学会感激跟乔布斯一同的科技工作者,学会坚持,创造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