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宝,何以传家
什么是珍宝?黄金白玉,绫罗绸缎,都不如一室藏书。
用什么传家?荫封官爵,高屋广厦,都难比几句家训。
许多人认为,用奇珍异宝传家,可以福泽后代。但果真如此吗?古代荫封官职,不少人把官爵当作传家宝传之后世,于是造就了一大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败家子。甚至有一位将军的儿子大呼“米从仓中来”。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些膏粱子弟,纨绔之徒。
以财富传家,要么会让子孙像秦二世胡亥那样,挥霍无度,把父辈的江山输得干干净净;要么像老葛朗台那样,视钱如命,直至大病将死才拿出家财。对子孙来说,家传的财产不是珍宝,而是祸根。
正因如此,陶朱公三散家财,广施恩惠,以财帛换美名,以美名传后世。
在我看来,最珍贵的传家宝莫过于精神的财富。司马迁游孔庙后长叹:诸侯之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孔子以礼乐为宝,以诗书传家,至今七十余世长盛不衰,没有一个帝王能够与之相比。因为孔家代代重教,以儒学教化子孙,所以尽管孔家未再出过大学者,却也没有过败家之子。
以金银财帛传家,虽然能让子孙衣食无忧,却不能让他们明理修德。有财却无德,只能走向堕落。诸葛亮一代贤相,死后极尽哀荣却家无余财,留下的只有一篇《诫子书》,要求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因此,尽管蜀汉二世而亡,没有诸葛家子孙建功的机会。但他的后代却比软弱的刘禅和曹睿好得多,战死沙场,无负家国。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品行高洁,宁折不弯。他的父亲方克勤官至布政使却家无余田两袖清风,留下的是忠义的训诫。程颢程颐兄弟并称二程,与朱熹齐名,他们留下的《程氏家训》至今被程家奉为圭臬。其中明确禁止子孙中的贪官污吏死后葬入祖坟。余杭钱家,自五代时吴越王钱鏐始,历代以重教为念。钱穆、钱钟书、新中国三钱,都出自钱家。
类似的传家宝还有很多。这样一句话、一本书传家,对子孙的益处远比财帛大得多。
中国历来重精神胜于物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精神文化传家,是更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