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父亲的烟瘾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每年的腊月三十和正月十五,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要去为亡人上坟,为亡故的先人们送钱,还要为他们点上一夜灯,让他们也过一个富足的新年。今年同往年一样,一下早班,就同妻一道回乡下给老人点灯去。
父亲走了满三年了,每年回去给他点灯,都是在老家附近的一小店买的鞭纸阴钞灯笼,店主是一个耳聋的老人。今年我们一到,老人就认出了我们。是你们啊。随后,就拿出鞭纸印钞等物,一边拿一边说价,最后,还拿出一盒烟,说是四块五的。我们略作调整,就全部买下了。老人清楚地记得,我每次买祭奠之物,会加一盒烟。
烟,是父亲的最爱。
我的父亲,是最勤劳的父亲。说起父亲的勤劳,那是无人能比。分田到户的时候,我们三家分到了一条牛,三家轮流喂,共同使用。后来,牛老了,卖了,我们就再也没有喂过牛。喂牛也是真功夫,我们家没有闲人。此后,二十亩田,全靠父亲的一双手,一把挖锄和一把薅锄。困了累了的时候,父亲就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从荷包里拿出烟叶,卷一只烟,点上,猛吸几口,再慢慢品味。烟吸完了,他就像充满了电的电池,又重新开始劳作。有时候,没有烟叶了,他就去捡一把树叶,卷在一起,过一过他的烟瘾。几十年,父亲就是这样过来的。
父亲的烟瘾虽然很大,但他从不买烟抽。每一年,他都早早计划,哪里有块闲地,他就去开垦,开后,种上他宝贵的烟叶。他为他们除草,为他们施肥,看着他们成长。在收获烟叶的时候,他往往就会笑得合不拢嘴--一年的烟叶又有了。父亲抽烟,就像我们吃饭一样。
后来,父亲老了,田也快种不动了,姐夫每年都会为他买十多斤烟叶。后来,烟叶涨价了,父亲一狠心,居然把烟戒了。虽说是戒了,但他并不拒绝烟,只是,他从不买烟,也没有烟瘾了。现在想来,没有烟的日子,父亲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
老年的父亲,最喜欢的就是我们晚辈的归来。有时带回一些荤菜,有时带回一些水果,有时为他带回一盒烟,他都会露出孩子似的欢笑。有一次我为他带回了一盒九元的香烟,他摸了好久,嘴里喃喃的说,太贵了,太贵了。
父亲一走三年多了,我记得,第一年的正月十五,我为他买的是一盒九元的红金龙。在烧的时候,三十放的灯笼,变成了一个笑脸。我知道,那是父亲的笑脸。知父莫如子,我知道父亲在等我给他送一盒烟。
纸,印钞,香烟都慢慢变成了一股青烟,父亲,你收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