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点一盏灯

每每读到诗中的“灯火阑珊”时,心中充满了温暖感动。记忆中与灯有关的影像有两处,年深日久,那发黄的影像反倒清晰了起来。

八岁那年的深秋时节,总是病着。父亲带我离家看病。那时天渐寒了,萧瑟的秋风中家是温暖的巢,谁愿意背井离家去奔那个前途未卜的将来呢。昏黄如豆的灯光下,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地准备着我要带的衣物,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爸爸留意我的衣食冷暖。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和爸爸该出发了。走出家门,一股寒意迎面扑来,妈妈用袖子擦着眼睛,嘴里仍在唠叨着毛巾在哪,手绢在哪,给我煮的鸡蛋在哪……妈妈的声音在浓浓的秋暮里清晰得像落叶,每一片都落在我的心上。爸爸一再说:“放心吧,回去吧!”我也乖巧地和妈妈摆手,妈妈的泪像断线的珠子,落在了那个寒冷的深秋,也落在了女儿的心上。车子启动了,妈妈的身影渐渐成了一个黑点。暮色中,我看见了家里那盏昏黄温暖的灯,那是妈妈祝福女儿的眼睛呵!有了这盏灯,女儿纵是走千山过万水,纵是前面千难万险等着,也会记住再寒冷的季节,有人在等着她回家,有一双眼睛在给她温暖。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外面有怎样的凄风苦雨,只要看见了家里那盏灯,心便温暖感动起来,便再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了。

记忆里的另一盏灯是我为朋友点亮的。我和耐儿是自小的玩伴。亲如姐妹。十年间,彼此间的分分离离并没让我们疏远,历久弥醇的友情让我们都格外珍惜。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呢!耐儿下岗后,匆匆结了婚,然后要和先生去南方。这一走天各一方,各自奔向自己的命运,重聚何时呢?耐儿走的那晚,我去送她,说到小时候的故事,一笑过后,两掬清泪。耐儿说:“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别苦了自己。”我无言,许久才说:“凌晨我就不送你啦,但我会开着房里的灯,那是我送你的眼睛呵!你的车路过我家时,按两下喇叭吧!”耐儿眼里有泪,郑重地点了点头。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呢?天渐亮了,耐儿走的时间到了,我房里的灯已经疲惫地亮了一晚。喇叭却一直不曾响起。但我知道,耐儿一定看见了我小屋里的灯光,那不足两米的灯光会伴着耐儿走过以后艰难的日子,那是朋友的最真最纯的情谊啊。

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诗人泰戈尔说::感谢光明,但别忘了为你执灯的人。”是的,有了这一盏盏照亮我们心海的灯,孤寂的人生路便好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