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声轻轻的叹息,道出了陶渊明心中的释怀以及淡淡的忧伤。

曾几何时,他也在官府之中工作,曾几何时,他希望能够造福一方的百姓,曾几何时,他也有着远大的报负。但是,上级、同级那对着恶人的谄媚笑容,对待冤案的不闻不问,令他感到恶心,更令他感到无比的痛心:自己怎么也算一方的父母官,但对百姓之事竟显得如此无能为力。不长的做官时间,让他看清了世态炎凉,让他明白了大多数人的内心思维——这些,令他感到世间竟是有些许的冷酷、无情——还是回去吧,回到家乡的自然之中,在那,也许才能远离人世间的嘈杂,找到那一块在他心田中的纯真的宁静。

于是,他最终脱下了官袍,放下了有可能拥有的荣华富贵,隐入山林,去追寻那一片心中的净土。

但是,这追寻之路竟是无比艰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长时间的远离自然,令他的心中有些杂乱,手头的工作也有些生疏,经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却是一捧捧的杂草。他苦笑着,心中的执念却并不放弃。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点起床,呼吸一口山林的新鲜空气,他拿起工具,背靠蓝天白云朵朵,身朝大地却豆苗稀疏,但没有关系,在这安静之地,衣食已不再重要,闲适之时,去南山山脚采一两朵绽放鲜艳的菊花,去望头顶比翼双飞的白鸟夫妻,去赏那高山、流水壮丽柔美,观残阳鲜红如血,作小诗深远悠长……

夜,已渐深,他望了望天际那一轮皎洁圆月,扛起锄头,大踏步向住所走去。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山路崎岖,极目远眺,一眼望不到尽头。路中杂草丛生,草尖上沾着一两点晶莹的夕露,他一路拨开杂草,冰凉细小的水珠瞬间融入他的衣服,令他的身上感到丝丝凉意——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意盎然的春,朝气蓬发的夏已渐渐远去,萧瑟之秋,肃杀之冬即将到来。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心境:衣服湿了,不足可惜,拥有心中的宁静,重于其它。

光阴似箭,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已然开始。屈指一算,隐居之日已过去几百日。山间之日固然辛苦,但他不在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要保持高洁傲岸的情操,去寻心中一片圣地——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