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我心灵的瞬间

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经历过、感动过,看在眼里,留在了心头。没有堙灭,没有淡忘,在记忆的深处发酵,时时地触动心扉,让我体会生活的美好,让我品味幸福的价值!

场景一:应该是七八岁吧,娘把馍蒸进锅里,吩咐我烧锅,就去地里喊大回来吃饭。我把锅烧好后,左等右等,父母还不回来,那时,刚刚责任田到户,人们利用一切时间在地里劳作,我就自作主张,把饭都盛好,那样劳累的父母回来后,就可以吃饭了。

那时早饭很简单,锅里煮的是红薯,箅子上馏的馍。馍是红薯面做的,很粘,把馍拿出锅后,手上沾的都是馍皮,我把手上沾的馍皮,还有箅子上沾的馍皮都吃了,这一幕被回来的父亲看到了,说,“东西可吃不可丢!”大是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娘告诉我,提前蘸些水,就不会沾手了。尽管我现在都人到中年了,这是留在我记忆里的唯一的一次当面表扬,让我铭记于心。

场景二:广场上,一个中年人推着轮椅,老人静静地坐在轮椅里,尽情的享受着冬日温暖的阳光,广场上,人很多,中年人推着车子来回溜圈,老人很高兴,嘴里不知说着什么,应该是得过中风之类的病吧。中年人脸上是淡淡的笑,每和老人说话,都要前倾着身子,凑近老人的耳边,很专注地听老人说,不时的和老人聊着什么。一会儿过来个骑车的小女孩,喊:“姥,爸,妈叫回家吃饭。”看着中年人推着轮椅,女儿推着自行车,渐行渐远,充满亲情的三代人,这也是幸福

场景三:每天的早上,在公园,常常能看到一对老人,男的腿有些不灵便,左脚上还有一根带子,拽一下带子,才能挪一步。但老太太没有一丝的不耐烦,一手架着老头的胳膊,一手拽着带子,嘴里还鼓励着:“就这样走,走的真好。”倒是老头嘟哝着,发着牢骚,是怨自己走的不好,还是嫌老太婆拽的劲道大了?但老太婆,似乎没有听到,一如既往,耐心地做着她的活。这不仅仅是相濡以沫的感情了,而是合而为一的一个人了。

生活在淡淡的时光中流淌,总有一些目光凝聚,总有一些瞬间定格,总有一些场景动情。其实幸福是如此简单,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和质朴。不需要刻意去雕琢,那是自然的流露,不需要刻意去掩饰,那是真情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