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读后感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歌集,是中国新诗发韧时期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是中国现在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共收作品57篇,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分量最重,包括《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等代表性诗篇;第三辑大部分是小诗,多为诗人早期的作品。

《女神》大胆的想像,热烈地抒情,在当时堪称诗界一绝。它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是叫人无法忘怀的;它那精彩的诗句就像咆哮着的热浪,唱响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来反映现实。《女神》中的优秀诗篇,都活跃着一个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洋溢青春朝气、对充满自信、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向往的五四青年,他厌恶一切陈腐的事物,厌恶平庸无为的生活,憎恨现实生活的黑暗和冷酷,赞美丽一切新鲜的生命,崇拜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伟大事物。

舞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和创造的精神构成了《女神》的主旋律……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但这在五四时期,它也给了广大青年鼓舞的力量。

五四时代的历史要求,是那样强烈地呼唤着“人”的觉醒,要与宏大自然意象和-谐,所以《女神》第二辑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都是巨人的形象。

而在表现“人”的个性张扬的同时,郭沫若也描叙了“人”的蜕变、新生的过程,这突出表现在长诗《凤凰涅槃》里,《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对光明的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凤凰涅槃》的结构从“序曲”开始,依次展开“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以凤凰、涅槃这种宗教或神话意象化合而成,典型地体现了死亡之再生模式。这种原型意象有具有鲜明的现实象征,她不仅仅是凤凰的死亡与再生,同时也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了二十一世纪,仔细品味《凤凰涅槃》,仍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震撼力,洗涤着旧的自我,更新着、过新的生活。

回味诗歌,听那气吞山河的《凤凰更生曲》的呼喊: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青春的热血涌动在我们年轻的生命中,在这激-情洋溢的大学里,我们也需要对自己作一次更生,一次人生的自我更生。

远离家门,我们脱离父母的庇护,生活自理能力更生,不再衣来伸手。学会了理财,购买生活用品,合理支出。

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我们要勤奋努力的好好学习,掌握不仅仅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技能知识,尤其是电脑科技等先进技术,在渊博的厚厚的书中和实际操作中,实现知识的的更生。

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中实现自我更生。

我们要加强自我约束力,忍受默默奋斗的煎熬。我们可能会遭受一次次的失败,但在失败中站起就是一次更生。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更生,就会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